■实习生 童婷婷 管迎秋
快报记者 杨扬 黄卓琳 钟晓敏 文/摄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每年都会有一批幸运的贫困大学生,得到“雪中送炭”般的资助,顺利进入大学学习。这些得到资助的大学生们,进入学校后的情况如何呢?昨天,记者兵分三路,分头进行了回访,通过讲述他们的一个个故事,希望今天需要援助上大学的贫困生们能够意识到:与贫困的抗争,需要所有人的努力,也包括孩子你自己!
[受助学子]
姜伟明说,“贫困挡不住我的梦想!”
[受助学子]
姓名:赵鹏
年龄:20岁
就读高校:东南大学信息工程系
姓名:蔡扬
年龄:20岁
就读高校:南京工业大学
20岁的蔡扬皮肤偏黄,架着一副框架眼镜,显得很文弱。一年前,他接受“希望工程”的资助,顺利走进了南京工业大学,因此他一直认为自己非常幸运。“下学期就升大二了,我会尽自己所能申请勤工助学,盼望毕业时能找份好工作,回报妈妈,回报社会”,蔡扬说。
一天生活费控制在7元内
2006年,家境贫困的赵鹏,在“江苏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资助下,凑足了学费,成为东南大学信息工程系一名大学生。入学一年以来,他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刻苦学习,关爱身边的人。
为了儿子求学,妈妈手脚都裂开了
每天只花7元钱
清瘦的脸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说话声音低低的,赵鹏给人的第一印象,比较腼腆。放暑假了,他正收拾行李,准备回老家,一年没看到父母了,他归心似箭呀。
赵鹏是高邮人,家里只有三间破旧的瓦房,赵鹏在那里出生长大。由于妈妈患有多种疾病,干不了重活,家里的农活都由父亲赵春山一人承担。农忙之后,父亲会打零工,挣一点钱,补贴家用。赵鹏从小就是一个干活好手,此外他学习十分好,2006年高考,他不负众望,考了642分的好成绩,被东南大学录取,但是高额的学费却让一家人发了愁。最后多亏“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捐助,他才得以顺利走进大学的课堂。
“他非常节俭,从来不乱花一分钱。”赵鹏的室友顾超告诉记者,赵鹏很会过日子,他把一天的伙食费控制在7元以内。每一个月,大家都会看到赵鹏有一周只吃快餐面,而且只吃1元一包的。整整一年了,赵鹏只买过两件衣服,一件外套,是他过年前买的,花了60元,还有一件T恤,就是他当天穿在身上的,花了29元。
一年了,他没有回家过,因为来回一趟,至少要花100多元钱。这些钱,够他生活半个月了。
大学辅导老师凤启龙告诉记者,赵鹏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也特别优异,在班级排第二名,“这样的成绩,完全可以申请4000元助学金,但他没有申请,他把机会留给了其他同学。”“我已经有了一份关心,我应该把机会让给别人”,赵鹏腼腆地笑了。
受挫的校外兼职
一位名叫刘硕的同学告诉记者,赵鹏在一年内,参与了很多公益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参加了学校的两个社团,一个是专门帮助贫困学生的“东大服务平台”,另外一个是“心理健康协会”。
“之所以选择这两个社团,也是有原因的。我自己也是贫困学生,所以想帮助其他的贫困生,为他们出份力”,赵鹏说。
谈及他在“东大服务平台”里的故事,同学们如数家珍。顾超介绍,“东大服务平台”主要为贫困大学生联系兼职,不过业务并不多,在有限的岗位前,赵鹏总把机会让给别人,尤其是家教这样的好兼职,他更不会揽给自己干。
不过,他的内心是渴望做一份兼职、挣一点生活费的。上学期,赵鹏忍不住,委托中介给自己找了一份兼职,可这次兼职经历却让他得不偿失,大“赔”了一笔。他在中介交了499元,听了几堂课,终于得到一份在街头做问卷调查的工作。
“可能是我性格问题吧,我好像不太适合这份工作,最后挣到的钱还抵不了我交给中介的钱”,赵鹏自嘲地说。
由于学校离市区太远,来回路费至少8块钱,又耽误时间。赵鹏从此断了找兼职的念头,决心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3000元来得正是时候
蔡扬的家在仪征,小时候虽然并不富足,但他的童年生活还算无忧无虑,父亲外出打工挣来的钱足以养活一家人。可小学毕业那年,远在广东的父亲突然吐血,查出肝硬化晚期。
10个月后,父亲死于胃血管破裂。家里的顶梁柱走了,长期务农的母亲高凤美和年幼的蔡扬一时间不知所措。“爸爸看病期间,妈妈就欠了好多债,为了供我上学,妈妈只好跑去建筑工地,帮瓦匠打杂。”尽管学校减免了他的学费和住宿费,蔡扬的中学生活还是过得很拮据。
蔡扬腼腆地告诉记者,读高中时,他并不知道大学的学费有多贵。“快高考时,班主任找我谈话,说大学的学费一年要好几千,我惊讶得不得了!我和妈妈肯定承受不了啊。”看着忧心忡忡的蔡扬,班主任建议他申请“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学第一年可以得到3000元的资助,第二年还有可能再受助1000元。
蔡扬不好意思地说,由于家里实在无力承担大学费用,他只能接受江苏电力的资助。“当时没别的办法,考上了大学才有机会给妈妈减压,以后才有能力回报帮助我的人。没有这3000元,我根本上不了大学!全校只有三四个名额,这笔钱来得这么巧,当然应该好好考。”
为了多挣钱,妈妈没回家过年
蔡扬和妈妈凑齐6000多元的报名费用,顺利走进了大学校园。入学第一天,高凤美陪着儿子来到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偌大的校园让母子俩发愁了,蔡扬每月的生活费还没有着落。“开学后听说学校有勤工助学岗位,我申请晚了,没能赶上”,蔡扬惋惜地说。
无奈之下,44岁的高凤美决定跟着朋友去哈尔滨打工。“她在浴室帮人搓背,手脚天天泡在水里,那滋味不好受。”性格内向的蔡扬趴在桌上,说起妈妈很是心疼。“这一年,妈妈只回来过一次,我看到她手脚的皮肤都裂开了,惨不忍睹。真不想让她去!”春节期间,浴室的生意比平时红火,高凤美便留在哈尔滨,没回家看儿子。
妈妈每月都会按时给蔡扬寄来400元生活费,他说,400元已经足够了。大学读了一年,蔡扬从不跟同学谈论自己的家境,他说:“班里还有同学比我困难。”
蔡扬所在的自动化学院辅导员周老师告诉记者,工科的贫困学生较多,他们可以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校的“绿色通道”等途径来缓解经济压力。不过这些助学项目都名额有限,蔡扬第一年并没有申请。“他想把这些机会让给别人”,周老师说。
蔡扬表示,“我有幸得到了‘希望工程’的资助,有回馈社会的义务,今年又将有一批弟弟妹妹接受资助,我们都应该尽快自立自强,以后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贫困学生受益。”
[受助学子]
姓名:姜伟明
年龄:20岁
就读高校:南京中医药大学
他是个苦命的孩子。4岁就没了父亲,和母亲靠着每月450多元一直生活至今;他又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在他面临辍学的时候,一笔笔捐助让他上了梦想的大学;而现在,他又是快乐的。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让他懂得了珍惜,让他知道什么是快乐。
450元母子能撑一个半月
爱心无价!正是有了热心人的帮助,孩子们才能跨过这艰难的一关。亲爱的读者们,如果你们愿意为这些孩子献上一份爱心,你们可以将爱心款转入快报的爱心账号:华夏银行南京汉中路支行,钟晓敏41402020010101944740(到各家银行都可转账)。我们也将于报道接近尾声时,刊登所有爱心账户的捐款明细,以及受助者的名单及受助金额。
“钟晓敏爱心工作室”也在此呼吁受到资助的准大学生们,将来你们学有所成,顺利找到工作之时,一定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这个社会。你们可以直接资助一些贫困大学生,也可以给我们的爱心账户汇款,让这个爱心账户的爱心款“活”起来,循环着去资助下一批准大学生们,让他们像你们一样,圆上“大学梦”!
■提示
爱心账号继续开通
炒盘肉丝给妈妈吃
姜伟明的家住在南京市栖霞区东边。在姜伟明的记忆里,因为肝炎,爸爸离开了,家里没有了支柱,家里也没有田。为了孩子,妈妈撑起了这个家。但不久没文化少技术的妈妈又下了岗。这些年,妈妈的工作一直在换。洗盘子,择菜,清洁,做早点……只要能赚到钱的,不管多辛苦她都忍受下来。这样一天12小时的辛劳,换回来的不过是每月450元的薪水。
高中时,姜伟明很争气地考上了南师附中。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姜伟明小小年纪也跟着妈妈学会了一毛钱掰两半花的本事。母亲一个月近450元的薪水,姜伟明每个月只肯拿300元当做生活费和零花。另外150元,妈妈也舍不得花,一点点存起来。一日三餐能在打工的饭店吃,她就凑合着吃,绝对不多花一毛钱。周末回家时,姜伟明坚持让妈妈歇歇,自己负责洗衣服烧饭,尽量给妈妈放放假。姜伟明说自己最擅长的是土豆炒肉丝,“妈妈喜欢吃!”
4000元资助圆了一个大学梦
母子俩的艰辛没有白费。寒窗苦读之后,姜伟明考上了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回想起拿到通知书时的那一瞬,姜伟明既高兴又沮丧。他很想上学,但是6800元的学费又从哪里凑呢?妈妈掏出了存折,又掏出了亲戚们的捐助,数了又数,还差好几千。
正一筹莫展的时候,高中老师打来电话向姜伟明报告了一个好消息:“高考前你申请的江苏电力助学基金已经批下来啦!”
姜伟明说,正因为有了这笔4000元资助,姜伟明终于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现在,姜伟明在药学院的药物制剂专业学习。后来因为成绩优异,他申请到了江苏省政府1500元的奖学金。
小姜对自己一直是高要求的。每天早晨7:00起床背英语。班上有什么活动,他都积极参加,这个学期,他还获得了两个班英语演讲比赛的第一名。学期末的考试,姜伟明考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但他却很自责:“要是我再考高一点,我就能拿一大笔的奖学金,那我妈妈就轻松多了!”
对于自己的贫困,姜伟明觉得自己虽然贫穷,但却是幸运的。那4000元圆了他一直的梦。至于接下去的几年大学学费,姜伟明也很有信心,他想靠自己打工来养活自己。
“我想对其他贫困生讲‘只要坚持,一切梦想都会成真!’”姜伟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