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戴俊现象”的精神营养是多层次的
· 行政权不能凌驾于法权之上
· 商业炒作无妨政府机构当慎
· 关键看谁拉动了“平均工资增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7 月 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关键看谁拉动了“平均工资增长”
  ■今日视点

  一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新闻激起了千层浪:在中国劳动学会主办的“深化企业薪酬制度改革,促进构建和谐社会”论坛上传出消息:中国职工平均工资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工资水平增长最快时期。

  (7月2日中新社)

  很多人之所以怀疑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是因为自己的工资并没有“两位数的增长”,不过,这并不是问题的实质,你的工资不增长并不代表别人的工资不增长,在平均值的掩盖下,别人三位数的增长会拉动你两位数的增长,这是个数学问题。如果想到了这一层,那么这条新闻的内涵就“丰富”了———是谁的工资在高速增长?不是你不是我,是他!他或许是公务员,或许是国企高层管理者,或许是垄断行业的幸运儿,珠三角农民工的工资已经6年没涨了,肯定不是他们。

  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早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社会事实就是这样,有能力或有权力将自己工资高速增长的人或一群人,他们充分利用了一切手段和社会资源,而没此能力和权力的,能做的大概也就是在街头巷尾骂骂街。

  更让人担忧的是,别人的财富在高速增长,在分配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的蛋糕上,他们却明显失去了更多的份额与竞争力,猪肉价格在上涨,油价在上涨,房价在上涨,几乎所有与民生相关的物品都在上涨,除了汽车电器。不管物价怎么涨,那些工资高速增长的人一样消费得起,工资不涨的人只能吃不起猪肉吃青菜,吃不起青菜吃腌菜,一步一步后退。

  这就是为什么“平均工资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新闻不会成为鼓舞人心的“利好”,反倒成了下层民生的最大“利空”,或许这是个“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工资水平增长最快时期”,但同时也是低收入者生活最捉襟见肘、最为难熬的时期———也许现在下这种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毫无疑问的是,接下来的日子会更难过而不是更好过,只要这种“平均”式的工资高增长增长不到低收入者的头上。(范大中)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