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
仍然是西海固,仍然是内蒙古大草原的汗乌拉嘎查———时光虽然已经悄然流逝了二十几年,世事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张承志却还是那个张承志,依然的是非分明,依然的嫉恶如仇,当仁不让地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义无返顾地坚守着精神的家园。
所谓《聋子的耳朵》,据张承志本人的解释:“在那个失聪的年代,一切判断的根据,只是‘内在的听力’。也就是说,拒绝强制灌输塞入耳朵的喧嚣声响,用人的另一种本能,去听取茫茫沉默中的哑语本音。”这其实是一部教人独立思考的小书,与张承志过去的作品相比,这部新著的内容显得有些庞杂,收录其中的文字,既有读书笔记,也有旅行见闻,还有一些记事与怀人的文章。我不否认,张承志的文字色彩过于强烈、语气过于凌厉,它们时时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不得不常常丢开它们,以至无法连贯、完整地读完他的每一篇文章;我也不能不承认,即便抛开他文字的独到之处不谈,他对于社会的批判,他对于人性的揭示,都能让我产生极大的精神震撼,与此同时,也会让我产生深深的共鸣。应该说张承志是敏锐的,他的敏锐具备极强的穿透力,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直抵问题的核心;应该说张承志是细腻的,他的细腻具有抚慰人性的力量,柔情处固然温馨体贴、悲天悯人,激情处自有一股凛然的气质,显示出一种理想的崇高与道德的尊严。
人,地位和感情,做人的意味和含义,人在社会中及现世中的苦难,向来是张承志关注的重点,在这部新作中,张承志依然肩负使命,干预社会、批判现实中的阴暗面,思考着各种重大的社会命题,孤独地扮演着命定属于自己的角色。在《脆弱的城市》一文中,他将自己焦虑的目光,对准了城市历史的积累和遗存,对准了那些逐渐变得面目全非的家园。他说:“交通难题是一切阴谋和腐败的掩体。房地产的巨额利润,当然也在这种掩体背后暗暗计算。城市是脆弱的:仅仅一个交通的借口,就可以把每一个北京胡同的路口都变成立交怪物。”
相比而言,今天的张承志少了一些愤怒,多了一些理性,前者让他摆脱了“被鞭子催着一般的状态”,后者让他更加深刻、更加沉静地注视着这个世界———不管这个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张承志还是那个张承志,上下求索、无怨无悔,因为他曾经承诺:“我不会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