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金爽 1988年9月生,江苏南京人,香港城市大学大一学生
开朗,爱笑,玩起来很疯。这是金爽对自己的评价。趁着暑假,回到阔别一年的南京,海吃了一番家人烧的菜。“我太想念妈妈的手艺了。”
金爽曾是南京一中中新班的学生,成绩非常好。
在她满腔热情复习的时候,她的父母在报纸上突然看到香港理工大学来宁招生的信息。金爽填报了香港城市大学和浸会大学,两所大学同时录取了她。金爽最终选择了香港城市大学,在香港读书的日子里,金爽感到新鲜而富有情趣:“香港的大学原来是这样上的。”
懊悔高考没考好
“高考是我一大痛心事,你不问行不行?”当记者询问金爽去年高考的情况时,她立马调皮地做出很痛苦的样子,希望能够回避这个话题。
其实,相对而言,金爽去年的高考成绩很不错,超过了本一线50分以上,但因为一向擅长的数学没有发挥好,金爽一直“耿耿于怀”。
金爽是南京一中中新班的学生,成绩非常好。去年高考前夕,金爽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由于喜欢理科,她中意的大学有两个,一个是上海财经大学,一个是武汉大学。
但就在她满腔热情复习的时候,金爽的父母在报纸上突然看到香港理工大学来宁招生的信息。金爽的父母特地去招生介绍会上看了一下,这一看,让金爽的父母大为动心,“全英文教学,在香港这个国际化的城市里学习,肯定能开拓视野,学到内地学不到的东西。”
报考香港的高校
金爽的父母回家跟金爽一说,金爽也有点心动,他们开始关注香港的大学,有几所好一点的大学开始进入了他们视野: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
高考成绩出来后,分数虽然很高,但金爽还是不满意。但不管如何,志愿还得填。她填报了香港的两所学校: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
浸会大学不仅要求内地学生有较高的高考成绩,还要求参加面试。在面试的时候,老师要求金爽填九宫格,这种锻炼发散性思维的、别出心裁的面试方式,金爽从来没有尝试过,而且,面试的过程全用英文进行。还好一切顺利,金爽同时被城市大学和浸会大学录取。
都是好学校,该选哪一所?浸会大学答应金爽可以在他们那里学习应用及计算数学。这个专业金爽喜欢。但是,到香港的通行证已经在香港城市大学办理,金爽的父亲为保险起见,决定让金爽去城市大学就读。一切尘埃落定。
同时,金爽还获得了城市大学两万元港币的奖学金。
课程全英文教学
内地学生到香港上大学,第一年是基础年,基础年课程考试合格后再升入学制三年的本科。基础年的课程不算太多,以金爽所上的城市大学为例,她的课程包括有两门英语课,其中一门托福、一门英语技能,还有数学课、物理课、计算机课、创意写作、世界文明史等。金爽特别喜欢创意写作这门课,与内地老师教授作文的方式完全不一样,“只要不写成论文,诗歌、剧本、小说,随便什么体裁,你都可以用。”
老师在教书的时候,全用英文,只有偶尔一两门课用中文。但对于英文水平好的金爽来说,这个不是障碍。只有在她出去玩的时候,由于听不懂粤语,才闹出一些尴尬来,但好在香港人的英语不错,金爽总能“化险为夷”。
批评人不留情
金爽每周最长上19个小时的课,最少17个小时,所以,大部分时间,金爽都用来参加大学的各种活动。金爽还参加了一个音乐协会。
“我觉得特别能锻炼人。”为了能够参加这个协会,金爽必须要做大量的推广宣传该协会的工作,每天中午或者晚上,她就会和同学举着牌子,站在食堂门口,喊口号:“我们是香港城市大学第22届音乐协会,欢迎知音人。”
“这个特别能锻炼人的胆量。”终于如愿以偿参加了协会后,金爽才知道,锻炼人的还在后面。对于金爽来说,组织一些活动,那是绰绰有余,但是活动结束后,协会的成员就要在一起开会,总结经验教训,但这开会的方式却有点特别,“必须是批判式的,要当面指出每个人在这次活动中的不足。”有时候,在批判的时候,一些同学当即落泪,“非常震撼。”而在金爽看来,这是绝对能锻炼人心智的。
但香港的同学还是很照顾金爽这个内地来的学生,批判她的时候,语调会显得温和一点。
课外活动能力被香港的大学生们和老师们所看重。金爽所在的学校小组合作项目特别多,有时候为了写调查报告,她甚至要忙到凌晨三四点,她的香港同学们也都一样。根据不同的时间和背景,很多有创意的构思就在几个人的合作中形成,在无胶袋日里她们就经历过用雨衣等材料做袋子的过程。
虽然课余时间非常多,但金爽还是能安排好学习时间。“管理不好自己课外时间的人最好不要考虑到香港上大学,因为考试制度非常严格的。”金爽记得曾经就有学生因为玩电脑花时间太多,不得不留级。
那里的男生爱打扮
金爽曾参加过旅学会去爬山,活动中把参与者分成几组,每组六七人,由“组爸”“组妈”来负责一组人的安全。“组爸”“组妈”一直带着对讲机,与领头的人保持联系,非常有责任心。
“那里男生都很爱打扮,还做发型。”刚到香港时,看到男生穿得非常整齐,金爽都觉得有点不适应,因为如果在南京有男生做发型,女生一定笑他“作怪”。但香港的男孩女孩们都很爱打扮,而且都打扮得非常好看。金爽在香港见识了不少,现在也特地将自己的头发拉直成了披肩发。
香港的学生给人的感觉是很有修养、有礼貌,而且他们到哪里都会主动的告诉人们,自己是中国人,语气里充满了自豪感。
在香港读书,每年的总花费是10万元港币,除了尽力争取奖学金,能节省一些生活费也是可以替父母减轻些负担的。金爽说,自己通常不吃早饭,平时一顿饭只花15-20元港币。因为香港的蔬菜贵,她偶尔去菜场也只舍得买六七元一斤的青菜,回宿舍用电磁炉炒着吃。
快报记者 朱俊骏 黄艳
求学香江
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如今走在这些香港高校的校园里,江苏人能碰上的老乡还真不少。说不定,你身边就正有人用南京话聊着天呢。
近日,随着香港回归十周年的临近,记者采访了香港高校和在香港求学的江苏学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香港各高校就读本科的江苏学生就有数百人之多。
香港理工大学学术交流及合作事务处处长邓洁仪告诉记者,从1998年开始,香港理工大学就开始招收江苏的高中毕业生。记得当年,招的是公费生,在江苏省由东南大学做伙伴大学,连续四五年的招生中,每年招收10多人,2003年开始在内地招收一些自费生,来自江苏的生源每年在10人左右。
邓处长介绍,学校的内地学生的去向也不错。2006年的内地毕业生中,有63%是留在香港工作,31%在香港升学,5%回内地或者出国。
甘泉是2006年以676分的高分毕业于南京外国语学校的男生,现在他已经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了一年。在香港,甘泉感觉并不寂寞,香港中文大学2006年一共录取了内地18名学生,南京的有7个人。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内地生总体表现不错,不仅学习上拔尖的很多,还积极参加活动。
快报记者 黄艳 朱俊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