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
地产股低于净值的比比皆是
受到连续的打击之后,Z先生开始质疑之前积累的内地股市投资经验,逐渐认识到了港股的生存法则。
最根本的区别就是香港和内地的市场参与力量有所不同。香港市场的主要力量是机构。相比内地60%以上的散户比例,香港的机构持有流通市值的60%到70%,因此对于市场的走向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香港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指数和成份股上,“在他们看来,指数能够很好反映经济和市场的基本面。”Z先生总结道。因此,香港的散户投资者,也受到机构投资者的影响。在香港资本市场上,蓝筹股的换手率和成交量明显较高,而小企业则较少受到关注。
在香港地产股市值低于净值的比比皆是。也就是说,地产股在香港通常都是折价交易的。香港的机构投资者都是参照国际惯例对地产类股进行估值的。“在香港,房地产企业要获得土地,须通过拍卖,企业获得的土地价格基本上都是高于市价,这也就是为什么房地产股的市值低于净值的根本原因。”Z先生非常认真地解释说,“而且房地产行业还面临着很长的资本周转期,企业在整个资本周转过程中都面临着资金风险。”
相比H股以及红筹股,香港本地的机构和散户还是更青睐香港本地公司,这也涉及到信息来源方面的问题,但这也给了内地投资者在香港的盈利机会。不过,这两年中资概念股票在香港市场发展非常好,因此本地机构也都或多或少地在投资组合中加入了中资股票。
■陷阱多多
0.29港元买的原始股跌到6分
2002年到香港不久,Z先生结识的一个在香港业界从业多年的朋友,表示能够帮助他买到即将上市的股票。刚入香港股市就有这样的好机会送上门,Z先生觉得自己太幸运了。很快Z先生以每股0.29港元买下了一大批股票,他似乎看到白花花的银子在面前闪耀。
“不要太贪,赚50%就好了。”在开盘之前,Z先生暗暗告诫自己。开盘价0.3元!但不到一分钟,这只股就垂直降落,当天就跌到只剩6分,以后直到Z先生卖出都没翻过身。
经此一役,Z先生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另一个朋友推荐给Z先生一些“有保底的”公司(市价低于净资产),其中有些公司的市价还不到净资产的80%。Z先生当年的感受,相信现在的内地投资者也会有同感。“内地哪可能有低于净资产的股票?”经过一番考察和研究,Z先生决定投资。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从该公司股东处买进股票的时候,Z先生曾尝试着和对方砍价,而出售方竟然慷慨地答应了以净资产七折的价格成交了这些股票。欣喜若狂的Z先生立即付钱买下了股票。想到未来的收益,Z先生不禁感慨,“在香港赚钱真容易啊。”但Z先生可能没有想到,把股票卖给他的那个股东也正暗自庆幸,“内地来的人真傻啊!”
Z先生接手股票后,这只股票的市价从来没有高于他买进价,这么一只绝对不可能亏本的股票再次把Z先生套牢。连续的打击之后,Z先生终于明白,在香港股市如果再这么操作下去,早晚会被这些所谓的朋友和内幕消息活活坑死。
■没涨跌停板
一个小时之内
从1.1港元跌到2分
谈起收益率,香港投资者可能会不屑一顾,“因为只有能够经得起熊市考验的长期收益,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归根到底,香港与内地的区别在于香港的资本市场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在一系列历史变迁和经济起落中,资本市场的波动给投资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香港的投资者都已经饱受股市教育了。”用Z先生的话说,“香港的资本市场功能全面,贷款、卖房子和按揭炒股都是可以的,不少散户投资者在股市热潮的时候负债进入,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终无法全身而退。”就是这种血的教训让香港投资者更加信任投资机构。
在香港市场没有涨跌停板,公司基本面的风险可能迅速释放,股票的单日涨跌幅度也就非常之大。在2003年的一个早上,Z先生听说他投资的一家公司经营方面惹上了法律问题。但他认为没有必要马上出手,而是想先到交易所去把情况弄个清楚。但Z先生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驱车赶往交易所的路上,该股票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一个小时之内,股价从1.1港元下跌到了2分。用他的话说,“跌幅之大,足以让初到香港的内地投资者瞠目结舌,但是香港的本地股民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
不过,Z先生认为香港上市公司从管理上更让人放心一些,这也是国际投资机构对于上市公司要求更为严格的结果。且尽管说香港监管机构相对温和,但只要涉及到违法,监管机构决不姑息手软,这也就让香港的金融从业者不得不考虑违法的成本。Z先生谈道,“如触犯法律,尤其是触犯了金融法律,在香港是一定要坐牢的。”齐忠恒 吴晓兵
“要想在一片陌生的市场上赚到钱,就必须了解这个市场,了解它的游戏规则。”一位著名私募基金的创办人(下称Z先生)告诉记者。Z先生早先只在内地股市打拼,后转战内地和香港两地股市,现在更是已经把投资领域和业务范围扩展到华尔街。Z先生可谓是较早到香港股市的探路者,谈起当年初入香港股市的情景,一幕幕悲喜剧至今还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