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发烫,短信爆满,爱心如潮。快报启动“爱心大助学”行动之后,大家都在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同一个心愿———
孩子,让我们来帮帮你!
爱心大助学行动报道之二
快报昨日刊登《帮他们圆一个大学梦》(见左图)之后,来自全省各地的上百份爱心援助涌向这些因为贫穷而面临辍学的孩子们。援助者中有退休工人,有企业白领,有老师,有商家,也有下岗工人……他们有的贫穷有的富裕,但他们都怀着同样一个心愿而来———“让我们帮帮这些孩子!”
■心声
受助学子:
我要传递你们的爱
■求助
[姓名] 何燕萩
[住址] 南京市下关区滨江花园西园
[高考分数] 620分
记得先前表哥对何燕萩说,等燕萩高考结束了,就带他去坐地铁。因为自2005年地铁开通,燕萩只是远远地望着地铁站,还没有尝试过乘坐的感觉。燕萩说,“地铁比公交车贵,舍不得坐”。
如今高考早就结束,成绩620分,燕萩却没心思坐期盼已久的地铁,虽然分数那么高,但他却不知道究竟该报哪个学校,他不知道哪一所大学的收费最低?不知道什么地方的生活费用最省?也许,越是好的学校和专业,越是大城市的高校,他面对的负担就会越沉重。
他,舍不得坐比公交车贵的地铁
家里只用一层塑料纸铺着
走进南京市下关区滨江花园西园何燕萩的家,两室一厅的房子只有床和桌椅,显得空荡荡的。地上没有地砖,只是用一层塑料纸铺着。中午屋内热得够呛,一家三口围着一台小电风扇“获取”些许的清凉。
父亲何兴贵五十刚出头,却是头发花白,显得憔悴苍老。谈话间,记者注意到,老何的右手不停地做着手势,而他的左臂一直垂挂着,听说是年轻时落下的病根,老何的左臂一直不能干重活。家里搬煤气、扛米这些重活都是落在母亲李玉环的肩上。
然而近些年,糖尿病、高血压纠缠着这位近五十岁的妇女,李玉环花费的药钱几乎和燕萩的生活费一样,成了家里最大的开支之一。而这个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每月540元的低保和何兴贵310元的退休工资。
艰难的高中生活
日子一直都是那么清苦,唯一能让夫妻俩感到欣慰的便是儿子燕萩,在三十九中初中部,成绩优异的燕萩是老师心中最骄傲的学生。最后燕萩果然不负众望,以优异的中考成绩顺利踏进了这所重点中学的大门。
高中三年,燕萩的学费都是在学校减免、姑姑资助下坎坷完成的。为了节省生活费,燕萩没有选择住宿,而是每天乘坐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往来于学校和家之间。
燕萩理解父母的苦处,为了省下伙食费,他每天早上买两个面包,权当早饭和午饭,母亲发现后心痛地指责了他。高二那年,燕萩因为成绩优秀获得学校1000元奖学金,他拿回家悉数交给父母;因为家里是低保户,学校给他300元伙食补助时,燕萩还是交给了父母。“爸爸妈妈养育我这么多年不容易,也许他们并没有给我特别富足的生活,但有他们的关心,我心里还是很幸福的。”平时不善言辞的燕萩在提到父母时缓缓地说了一句。
他们的故事让快报读者动情落泪
“我看照片上,那么矮小的女孩还要拖着板车下地干活,我的心都揪了起来。”家住南湖的马家贵老先生对徐州女孩王贵松的遭遇有着说不出的怜惜。他拿出500元,说要帮帮这个女孩,“就当是帮帮她父亲。”
马先生告诉记者,一大早,他就在快报上看到了爱心助学的内容。“读了一遍,当时就觉得鼻子酸酸的。女孩子一边上学一边还要下地,实在太难为她了。”想着王贵松考了高分,但因为没有钱连学校都上不了,他心里很难过,饭都没有吃好。“我得帮帮她!”他这样想着,也不顾高温,大中午顶着个毒太阳,从南湖转了2次车直奔快报来了。
对于王贵松的艰辛,马先生是有体会的。马先生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曾经下乡去洪泽插过队,知道农村生活的苦。“我那会儿也是20岁的光景。虽然身体棒,农活上手也快,但农村生活的苦是一般城市孩子想像不到的。”马先生说,刚下乡那会儿,好多同伴都不适应农村生活。“要种地、挖田,还要像王贵松一样拖牛粪去种田,吃就只吃一点点。要多苦就有多苦。和我们一起下乡的几个城里女孩子都受不了!”
“王贵松没钱读书肯定很难过。但我想,最难过的肯定是她父亲。他肯定为自己不能挣钱,不能给女儿圆梦而感到难过!”同有父亲的身份,马先生很理解王贵松半身不遂的父亲内心所包含的深深愧疚。“我这500元可能是杯水车薪。我就当献份爱心,帮她父亲尽份力。”
最后,马先生还叮嘱快报,如果王贵松以后到南京读书,一定要通知他。“我会尽可能地帮助她。让她知道,有爱心的地方就有她的家。”
■爱心
“大学四年的学费,我全包了”
“看到她,就像看到我自己”
“500元,就当帮她父亲尽份力”
“这些孩子需要一个平台,我们愿意帮助他!”看到报纸后,江宁菲克尼斯公司的工作人员祖小姐打来电话,希望能捐助这些贫困学子。祖小姐说,他们单位已经捐助了六家希望学校。这次看到快报的活动之后,他们也希望把这份爱心分给这些为学费而烦恼的准大学生们。“我们只是尽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希望给他们一片天。”她说,公司决定无偿资助一批大学生完成4年的学业。
除了企业,很多市民也打来电话希望帮助这些孩子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而在苏州昆山做生意的蒋先生希望能联系一个贫困孩子,资助他上大学。“钱不是问题,如果他大学毕业能考上硕士,我就供他读硕士。要是能考上博士,考到国外去,我也愿意供!”
“看到张小琴,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在苏州外企工作的刘小姐打进爱心热线,声音哽咽地对记者说。
“我也曾经和小琴一样,是个苦命的孩子。”刘小姐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没了父亲。都是母亲一点点拉扯大。母亲身体不好,白天去包装厂糊纸盒,晚上就到市区去捡塑料空瓶换钱。虽然生活艰苦,但妈妈一直都很爱护她。“她每天都吃菜场下市时捡来的菜叶,却给我保证每周回家都能吃上一顿肉。”更重要的是,她妈妈一直告诉她这样一个道理———“知识改变命运!”
刘小姐说,自己当初也曾经想过要辍学打工,但一想到母亲的话,她就坚持了下来。“我靠着烧饼馒头,靠着最简单的饭菜,靠着最朴素的衣服,靠着助学贷款,终于完成了学业。”
刘小姐在苏州的外企里已经做到了中层。“我凭着自己的努力,还掉了助学贷款,还买了车子,是靠什么?就是靠我母亲的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
刘小姐说,看到小琴后,她似乎看到了从前的自己。她愿意把钱打入快报的爱心账户来资助张小琴,并鼓励张小琴克服一切困难。她还想对小琴说,“你要加油!总有一天,你也能和我一样,彻底改变你自己的命运!”
下午4点,考了620分好成绩的高淳考生张小琴像往常一样,帮妈妈泡黄豆,做好夜里磨豆腐的准备工作。卖豆腐,凑学费,是她这个暑假努力的目标。当记者告诉她,快报报道了她的故事时,她有一点沮丧,“我们老师告诉我了,但我们这里快报脱销了,我没有买到报纸。”
“有很多热心读者打电话来,要帮助你和其他家境贫困上不起大学的学生。”记者把一天上百条热线的喜讯反馈给她时,她舒了一口气,“有人帮助是最好的”。张小琴心态非常好,她安慰一旁有些难为情的母亲说:“接受别人帮助,并不就是低人一等,我要在大学里好好学习,一定要学有所成。”
对于热心帮助她的读者,张小琴是这么想的,“也许,帮助我们的人并非希望我们将来一定要回报他们,但我们应该把他们的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一定要传递下去!”她表示,等将来找到工作,她一定积极要求进步,还要像帮助她的热心人一样,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给他们一条出路!
昨天,关心王贵松的热心读者格外多,听了这个消息,最感动的莫过于她的姐姐了,这位年纪轻轻就打工赚钱供妹妹上学、给父亲看病的女孩,哽咽着说:“有了好心人帮助,我在外面再苦一些,也就能让我妹妹上大学了。”
“谢谢快报,谢谢所有好心人,将来我妹妹有出息了,我一定叫她要报答这个社会”,王贵松的姐姐说,她最近要回老家一趟,把这个消息告诉还在郁闷之中的妹妹。
■提示
“爱心账号”开通
艰难读书的何燕萩
不一样的方式 一样的真情
爱心无价!正是有了你们的帮助,这些孩子才有可能跨过这一艰难的人生关口。亲爱的读者们,如果你们也愿意为这些孩子献上一份爱心,你们可以将爱心款转入快报的爱心账号:华夏银行南京汉中路支行,钟晓敏41402020010101944740(到各家银行都可转账)。我们也将于报道接近尾声时,刊登所有爱心账户的捐款明细,以及受助者的名单及受助金额。
“钟晓敏爱心工作室”也在此呼吁所有受到资助的准大学生们,将来你们学有所成,顺利找到工作时,一定要记得回报这个社会。那时你们也可以给这个爱心账户汇款,让这个爱心账户的爱心款“活”起来,大家一起爱心接力,再去资助下一批准大学生们,帮他们一起圆大学梦!
很多热心的读者虽然不能在经济上给予贫困孩子太多的资助,但是他们的爱心却同样让人尊重。
常州张女士是个下岗工人。尽管她还有个儿子在读书,家里条件也一般,但她还是愿意每个月捐赠200元帮助王贵松。“我喜欢女孩,每月省个200元,就当给她零花吧。”
盐城的吴先生是个残疾人,由于行动不便,不能进入大学求学一直是他心中的遗憾。不过,经过多年努力,他当了一名治病救人的中医。看了报道之后,他激动地告诉记者:“虽然我没有机会上大学了,但是我想通过我的微薄之力,帮助这些有机会进入大学的孩子们。”
苏州的小杨来自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虽然才25岁,可他已经背井离乡,在外打工多年了。上中学时,由于家境困难,成绩优异的他不得不辍学,小小年纪就外出打工。“多我也拿不出,两三千没问题”,小杨豪爽地说。
近6旬的汤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3年前,雄心不老的他,转战江苏,在常州开了一家织布厂。从此,他也成了快报的一位忠实读者。“我的两个孩子也上大学了,家里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好,我想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像我的孩子一样,上一所大学,有一个好前程!”汤先生说,他仔细看了这篇报道好几遍,觉得自己应该伸手拉孩子们一把!
实习生 童婷婷 快报记者 解璐 黄卓琳 钟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