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7版:睿思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想着将来的 这些中国人
· 缺失的童年
· 不快乐的尚雯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6 月 28 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缺失的童年
  缺失的童年

  记得上小学时,特别羡慕会唱会跳的小朋友。一到学校汇报演出时,他们就站在舞台的中间亮出十八般武艺,吸引全学校同学的目光。而最令我羡慕的是,学校有活动时,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不来上课(动机不纯啊)。唉,说来惭愧,那时的我都是拿着小板凳看节目的观众,或是大合唱中站在最后一排最边上的。小时候没有“闪亮登场”过曾经一直都是我的遗憾,但是在电视台工作后却发现这算不上遗憾。

  总能在电视台门口看到一些少年宫、艺术团的小演员们,每人手里拿着演出的乐器、行头排队等待进演播室。女孩们个个都像只骄傲的小天鹅,脖子挺得直直的,男孩们前些年都是小绅士的打扮,西装皮鞋再加个漂亮的小领结。但近两年,男孩子打扮朝个性化方向发展了。他们的发型多为罗纳尔多的“桃子头”,有的后边还留一条小辫子;领带松松垮垮地搭在脖子上,再戴副小墨镜,一副小小“雅痞”的模样。上台后一开口就是“爱与不爱”。

  实在地说,我不喜欢这样的小孩子,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成人化。他们的装扮、唱的歌、在台上说的话全都模仿大人。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增加收视率,引大人们发笑。而这些孩子往往特别聪明、反应极快,再加上大人们的鼓励,“挤兑人”的功夫练得炉火纯青。我以前曾经看过两位七八岁的小孩子在节目中采访韩红。韩红说自己喜欢开大车,小一点的男孩子马上接话说:“那您应该开公交车,公交车大啊,正适合您的身形。”台下立刻一片掌声,小男孩也颇为得意。我为此感到悲哀,如果以攻击别人的缺陷来换取大家的笑声,而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畸形的。

  我们还能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小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参加电视台的各种选秀节目,如果孩子获得一些名气,父母的工作也不做了,孩子的学也不上了,父母陪着孩子到处演出。这印证了张爱玲所说的“出名要趁早”,也可能他们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不知这些父母想过没有他们失去的是什么。我认为最可惜的就是这些小孩子的童年,这是再也找不回来的,什么也换不回来的宝贝。

  北京电视台有一档生活服务节目,其中有一位小男孩天天出镜扮演角色,已经至少两三年了。我总是奇怪,这个小孩子不上学么?有些基础知识必须经过系统的教学才能掌握啊!就算他在观众这混个脸熟,除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还能得到什么呢?等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不会觉得没有朋友、没有学校生活是一种缺憾么?我想给那些父母们提个醒———电视台追求的是收视率,而承担孩子成长责任的却只有你。

  王端端:获央视“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优胜奖。2003年至今,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主播《中国新闻》。

  初露端倪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