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5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华尔街顶级证券分析师的忏悔
· 张学良情爱档案
· 一生的减龄方案
· 最后的玩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6 月 2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华尔街顶级证券分析师的忏悔
华尔街顶级

证券分析师的忏悔

  丹·莱因戈尔德有14年是华尔街的顶级分析师。本书提供给您一个观剧的前排位子,以便观看美国金融史上最有戏剧性的、最终也是悲剧性的故事。作者详细介绍和分析了从未有人敢披露的华尔街无处不在的内幕信息泄露和最隐秘的内幕交易,描述了亲身经历的那些已昭然于天下的公司欺诈案、白领犯罪……

  分析师是恶棍

  分析师的生活总是忙忙碌碌:听到坏消息,接受坏消息,降低预测,调低等级,并要尽快对客户作出解释、澄清、重申和强调。大多数时候,我们不必忙着为并购服务,或者为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操办路演,因为股市低迷的时候,大多数公司都很难筹集到资金。这就意味着分析师有更多用于研究的时间。

  市场继续紧缩,媒体从过去谄媚的哈巴狗摇身一变,成了咬人的狂犬。这些狂犬挖掘出的东西让我们圈子里所有的人都不得不进行自我防御。媒体上会出现这样意义的文章标题:每一个小股民散户都倾家荡产,而每一个高层经理或华尔街内部人士却都怀揣鼓鼓囊囊的不义之财,若无其事地走开了。可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贪欲是人所共有的一种本性。有些小股民赚点钱,在恰当的时间就洗手不干了;同时又有些小股民却孤注一掷,最后倾家荡产。也有些大户认定他们的公司能够改变这个世界,还有些大亨利用他们的内部人脉关系和信息从股票泡沫中大捞一把。

  华尔街的人不再是了不起的大人物、天才或是该行业的政治掮客,忽然之间每个人都与丑闻扯上了关系。最尖锐的矛头都指向了分析师———那些曾经在股指上扬时期被奉为“政治掮客”,而如今在股价下跌期间却被贬为小丑的人们。

  真可谓玄妙的命运轮回———泡沫经济中的最大赢家很快就变成了最大输家。互联网分析师首当其冲。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美林的亨利·布洛杰特和摩根士坦利的玛丽·米克。2001年3月《华尔街日报》以一系列文章披露了亨利·布洛杰特的分析师兼银行家的双重身份。随后,一位投资者起诉了亨利·布洛杰特,声称其推荐了那些他认为是“狗屎”的股票。几个月后,美林公司认罚40万美元平息了这一诉讼,随之引发了一系列类似诉讼案件的浪潮。2001年5月,《财富》杂志刊发了封面故事“我们还能再相信华尔街吗?”配以一张灰头土脸,而又满脸阴险的玛丽·米克的特写。我与他们两人都不熟,但我认为这些指控仍然远远没有击中要害。毕竟,美林公司在对科技公司的银行业务领域中并不算是非常成功,同时,这两个分析师似乎也没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做了格鲁布曼干的那些事情———利用他们所掌握的内幕消息和关系网抬升他们自己。

  但杰克·格鲁布曼很快就成为这公开绞刑中的第三个火枪手。这并不是因为世通公司一再让人失望的举动,也不是因为他长期推荐的新兴本地运营商股票几乎月月告急。最让许多投资者感到沮丧的是杰克拒绝承认他错误地推荐了股票。怒火从媒体蔓延到他自己的客户和经纪人身上。他们突然就向这个曾给他们带来丰厚回报的人发起抨击。这些人想知道,若他与这些公司有如此紧密的内部关系,那他怎么可能会不知道他们已陷入麻烦之中了呢。

  突然,监管者和政客们从其长期的冬眠中苏醒过来,精神抖擞。损失早已造成,就和“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样是明摆着的事实,他们却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华尔街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展开调查,重点是分析师本人持有多少他们自己推荐的股票的情况。

  我向来为避嫌不去购买我所负责分析的股票,因为我知道偶尔我也会越墙,了解到未公开的信息。倘若我在一家公司收购消息发布之前,无意中购买了被收购公司的股份,那将会怎样?那看起来会让人觉得,我事先已得到消息,并从中获利。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