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4版:嗑书
3上一版  
PDF 版
· ■一周热书排行榜(6.11-6.17)
· 自然的心境 造就美的书
· ■新鲜上架
· 水边的莎士比亚
· 一场“晦涩”的暴风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6 月 1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水边的莎士比亚
  赵荔红

  记得一个中学老师上课的时候说:“你们现在读的书最多也最集中,以后工作了,数一数,一年也读不了几本书。”当时我几乎要相信他的话。

  可是,假如一个人的工作就是编书,她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在读书,她还嫁给了写作的人,那个人,也是手不释卷。这就离幸福很近了。这样生活的人并不少。张楚告诉我,去年他读了120本书;舒飞廉出差时,总带一箱子书,回来,居然也大体读完了。

  读大学时,我们4个人,耘、晨、他和我,经常一起上图书馆、一起吃饭和散步,自然,也一起淘书。有一次图书馆旧书打折,折扣低得凶,我们几乎要疯了,就派我蹲在角落守着挑好的书,他们三个,满头大汗地翻拣。那一次,我和他,100元买了76本好书,耘和晨也收获不小。后来我工作了,去编书了,他们三个读了博士,留校任教了。留校了,就能经常在一起,淘书,当然,也读书。在这个基础上,便有了定期的读书活动。

  读书小组慢慢在扩大,先是6个、8个,后来固定在10个人。每周五晚聚会。我也想参加。可是他们所读的,在我看来,大多太枯燥,凑了一二次热闹,终于放弃了。他们往往选择一部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得等人某部作品的多个版本,做细致的文本分析比较。每次读书会,必由一个人主讲,他一段一段地诵读原文,其他人分别念读该段不同版本的翻译;然后主讲人阐述对该段的理解,其他人就补充。这期间,他们往往争论起来,唾沫横飞,洋洋洒洒,话题也就如跑马跑火车不知扯哪里去了。于是就有人敲着桌子嚷嚷:不要吵了,继续,继续,都几点了。这才略略收敛,往下读去。可也不能老这样读啊?多累人呢。其实大家心里都盼着读完这几页,下面的节目呢,就是找一家茶馆,喝茶、四国大战,或者找间夜宵店,点几个小菜,几瓶啤酒,一桌子人围着,这才畅快地海聊神侃起来。我每每笑道,你们到底是读书呢,还是乘机聚会玩儿呢?他们说,也读书,也玩儿。读书就是玩儿。

  一年之中,也会读一两次文学书。譬如一次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我就嚷嚷,这个好玩,参加。大家说,《威尼斯商人》须得在船上读方有味儿。那是七月盛夏,公园里蝉儿叫得歇斯底里,酢浆草花红茵茵地铺得满地,我们揣着莎士比亚的书,三瓶干红葡萄酒,两只烤鸡,8个人分雇了两条船,将船身绑在一起,顺着风,滑行。书倒不忙读,只一味地啃鸡腿,喝红酒,风很软,河对岸的白色夹竹桃花,一丛一丛,像六月的雪落了满山坡。待得酒劲上来,这才将船弯到一棵大树下,晖说那里阴翳,没太阳,看书不晃眼。

  将船绑在树干上,大家这才掏出各自携带的《威尼斯商人》,经过一番激烈争夺,分配定了角色。滔扮巴萨尼奥,他在岸上的一块大石头上躺下,将书阖在脸上,几次三番不知该轮到他朗诵,反复提醒后他才念道:“她的光亮的长发就像传说中的金羊毛……” 晨是夏洛克,戴个墨镜,一手拽着绑住船的绳子,一手在翻书,大声嚷嚷:“三千块钱,这是一笔可观的整数!” 安东尼奥是祥,他坐在船正中,白着脸,负气地说:“很好,就这么办吧。” 潮扮演郎斯洛特,他已经爬到树上去了,两只脚荡下来,像个打望的猴子,他尖着声音说:“他本身就是魔鬼。”那天,我扮的自然是鲍西亚,喝干最后一滴酒,我声音慵懒:“……我很高兴这一群求婚者都是这么懂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