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描绘了这样一幅全球变暖的图景:高山滑雪爱好者将失去活动场地,太平洋岛国将遭遇“灭顶之灾”,饥饿的北极熊无法继续冬眠,开始互相残杀……有人将之称为美国灾难片《后天》的现实版本。
我们无从预知这些场面发生的准确时间。但已知的确切数据是:格陵兰岛的冰盖约为260万立方千米,目前正在以每年100至150立方千米的速度消融。
而上月在无锡由于蓝藻暴发而引发的饮用水危机,其背后也有气温升高的踪影。
各种信号的指向越来越分明:地球在发烧,后果很严重!
面对已经到来或即将到来的危机,人类开始了紧急行动:八国首脑峰会将焦点对向了“节能减排”;5月30日,中国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江苏打响节能攻坚战,今年计划节约用煤900万吨……
对个人而言,一个小小生活习惯的改变,或许能为延缓气候变暖尽到一份绵薄之力。
———编者按
中国
在变暖
→
江苏
在变暖
→
南京
在变暖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气候在21世纪将继续明显变暖,其中中国北方冬天的变暖趋势最为明显。
与1961年到1990年的平均气温相比,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将升温1.3℃到2.1℃;2030年,年平均升温为1.5℃到2.8℃;到2050年,年平均升温将达到2.3℃到3.3℃。作为对比,过去100年中,中国的升温幅度仅为0.5℃到0.8℃。
根据江苏省气象台的统计,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长三角在内的江苏、上海等地区,年平均气温都处上升趋势,江苏去年更是成为百年以来最暖和的一年。
以1951年至2003年以及变暖的1971年至2000年作气候平均,可以看出1951年至1985年大多数年份冬季气温偏低,1986年以来呈现暖冬趋势,夏季平均气温呈高-低-高的变化过程。
近40年来,南京的平均气温则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每10年约升高0.155℃。
特别是进入2002年以来,南京年平均气温都处在历史的最高峰,2002年平均气温为16.7℃,2003年为16.6℃,2004年为17℃,2005年为16.4℃,2006年为17℃,其中2006年和2004年都是自1951年以来最暖和的。
快报记者 刘峻 数据提供/江苏省气象局 制图/李荣荣
职业体验
近十年,首席预 报员屡屡“挑战底线”
冷暖自知
江边青草已不见晶莹露珠
每当预报有高温天气,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韩桂荣都要亲自去室外体验一下,他笑称,全球在变暖,这天气预报可真是越来越难报了,多体验体验,可以增加预报经验。自从他进入气象预报这个行业,好像怪天气越来越多,百年一遇、50年一遇的气象事件经常见诸报端。近20年的预报经历里,怪天气年年有,近5年特别多。
40℃高温,史上第一次预报
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从2001年开始,南京夏季的极端气温却越“烧”越高,这也是变暖大背景下一个小小的插曲。
“这也是挑战预报底线了”,韩桂荣回忆说,2003年8月2日,南京遭遇了罕见的40℃高温天气,这在十年的预报生涯里,是他头一次遭遇,而敢向社会公开预报40℃,省气象台也是头一遭。2003年8月1日,南京当天的最高气温已经达到39.8℃了,太阳仿佛比平时大了一轮,明晃晃的晒得人头晕,按照科学预报分析,第二天达到40℃高温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前人从来没有预报过,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循。事后,南京一位高龄权威气象专家也笑称:“现在的年轻人,胆子可真大。”“其实当时还很微妙,冷空气已经南下,如果一块云彩遮住了太阳,那么气温就上不去了。”韩桂荣告诉记者。尽管如此,1日下午4点他还是坚持发布了40℃的预报。第二天,万里无云,北极阁的知了拼命地嘶叫,让人平添一份烦躁。当时,韩桂荣心里还有点不放心,为了亲自感受热浪,他还专门下山溜达了一圈,到了11点,气温已达40℃。
冬天无雪,十年头一次遇见
“其实变暖,体会最深的应该算是南京的冬天变暖了。”
近十年里,与南京市民的感受一样,韩桂荣也觉得南京的雪越下越小,积雪深度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去年至今年年初的冬天,甚至没有出现大范围降雪,自从他当上首席预报员开始,十年里还是头一次遇见,只
是听到市民议论才知道紫金山小范围下过两次雪。
根据资料记载,南京冬天变暖的趋势十分明显。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冬季的平均气温为5.8℃,较常年偏高2.1℃,与2001年并列为1905年以来同期最高值。
去年大雾,已被载入“气象史册”
说到变暖,就不能不提去年的大雾。韩桂荣打开了一份资料,这份资料已经被气象记录保留,其详细程度超过以往。资料记录:2006年12月,南京市区24日至26日出现连续性大雾或浓雾,持续时间已经达到30个小时以上,其中25日20时起至26日10时,能见度在50米以下,为南京气象记录史上所罕见。
近五年里,极端天气特别多
韩桂荣告诉记者,仔细回想一下,近5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南京地区的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多了,印象比较深的有,2003年罕见的百年暴雨,一夜让南京成泽国;今年的暖春50年罕见;去年的秋暖更是造成了一定的旱情。全球变暖其实是挑战预报员的预报底线,动不动就有可能来个百年历史极值。
快报记者 刘峻
韩桂荣 快报记者 顾炜 摄
空气水分蒸发得快了
环保志愿者 张先生
张先生住在南京江边已有十几年了,每天早晨六点他都会到江边割兔笼草喂兔子。张先生说,几年前割下来的兔笼草都是湿漉漉的,带着清晨的露水。而从去年开始,他发现兔笼草表面已经没有了水分,摸在手上还干干的。专家对此的解释是,这说明南京近地面的温度升高,空气中的水分蒸发得快。
夏天感觉越来越不舒服
南理工 王毓秀教授
他在南京生活了40年了,给他的最直接感受就是夏天和冬天。上世纪50-60年代里,南京夏天虽然热,但是冷空气来得也很频繁,一次雷雨过后,家家都会把门打开,让过堂风走一下,整个屋子里都凉快了许多,因此再怎么热,总是有“救兵”及时赶来。现在的夏天虽然最热的时候比不上过去,但是人始终感觉不太舒服,冷空气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偶然来一次,也就挤了几滴雨,反而更闷。暖冬也是同样的,以前的雪踩上去都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现在雪越来越小,这次干脆没有降雪,变暖的速度可真是一个快啊。
南京早晚温差越来越大
南大 蒋维楣教授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蒋维楣教授和陈燕博士通过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资料,对南京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南京的空气也变得越来越干了。
“早穿皮袄午穿纱”,这句话形象说明了新疆地区的气候特点。现在看来这句话用于南京也比较合适。蒋教授和他的学生比较了1993年和2002年的7月份,南京地区早上八点和下午两点气温,发现在这9年间,南京市区的早晚气温温差值也在扩大。1993年,温差值为4.8摄氏度,而2002年温差值则扩大到5.8摄氏度。
快报记者 安莹 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