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 “200元寻某小学领导咨询孩子上学问题”、“200元找政府部门的朋友打乒乓球”、“8000元找工商局的人要回被扣车辆”…… 最近,一家自称“国内首家人脉关系交易平台”的网站屡屡推出类似的帖子。
6月2日,一行红色的“关于人脉悬赏的严正声明”,赫然置于智客网站的首页醒目位置。智客网是一家今年3月12日上线的网站,主要提供智力产品,还有人脉关系交易:由用户在网站发布任务,悬赏要约有相关智力或有相关人脉的人有偿帮助,一旦有承接人中标,赏金的80%由承接任务者获得,20%则交给网站。
被质疑的是后者,“悬赏找关系”的内容,除了“企业界朋友”、“拜师求教”、“广告客户”外,还出现了“找政府部门”的字眼。
人脉———
可作社会资本“交易”吗?
许多人的反应是先惊后怒:怎么,连人脉关系都可以撕掉礼义廉耻,公开货币化了?
智客网CEO陈渡风有些委屈:“人脉悬赏是指健康的人脉拓展,提供的是以各界交友、企业猎头、商务人脉等为目的的正常交际渠道。这是拓展社会学、经济学中讲的公共关系,而非拉关系走后门的那个关系。”
对此,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坦言:“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即人脉交易本身的合理性,与利用关系交易达到非法目的。”
上海法学界人士汤啸天非常不认同人脉关系的交易。“我们有自己的国情,把人际关系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资本引入并加以鼓励,容易误入歧途,滋生不良社会风气。”
在上海一家外企人力资源部担任经理的刘萍,举了一个例子:他们企业招聘员工,如果两位应聘者相关条件不相上下,通常这时候,应聘者拥有何种人脉关系,就会起决定作用。
悬赏———
创新还是打法律“擦边球”?
上海伟雅贸易公司总经理宋小林,最近在研究博客圈与网商故事时,注意到了智客网“悬赏找关系”的举动,当即高呼:“好卖点!”
出自学界的于海教授,并不讳言对智客网倡导的这种新模式的欣赏。“它可以使静态的、分散的、存量的个人信息,通过专业平台,变成动态的、集中的、增量的、有效的社会信息,带来供需双方的收益。”
是否创新且不讲,眼下,智客网要立即解决的,是它“是否打了法律擦边球”。
智客网站的法律顾问朱湘武律师,在网站确定宗旨与盈利模式之初曾作过分析:作为用户,通过网站发出任务“要约”,只要这些要约不是法律禁止的,就可以允许。网站作为“中介人”,收取一定费用,也是合理合法的。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律师指出,虽然对于网站的这种牵线搭桥行为,现行法律并没有明文禁止,但是如果介绍人明知所介绍的双方会发生行贿、受贿行为,那么他就触犯了法律。
汤啸天则提出了另一个隐忧:人脉关系交易会助长个人信息倒卖。“这种处于灰色地带的商业模式,不应该受到推崇。”
“后门”———
最终靠什么封堵?
相当多的受访者认为,“悬赏找关系”此风不可长。他们在反思,随着这类网站知名度的提高,这种交易方式为更多人接受,将给我们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行为带来何种负面影响?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悬赏找关系”遭遇众多质疑时,智客网站这段时间的点击率大增,仅在“悬赏找关系”任务栏中,上传“任务”的发帖量已是此前的3倍。
“与其担心网站交易关系,不如关注‘后门’的‘门’怎么堵上。”于海亮出自己的态度。“不客气地讲,恐怕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关系的人,才会想起到网上去‘买’关系。”
尽管目前国内正式标榜“悬赏找关系”的网站还不多,但记者调查发现,实际上很多论坛上,都充斥着求助找“关系”的内容。
受到舆论质疑后,智客网迅速做了两件事:一是发出“严正声明”,强调网站宗旨,并称“发布任务者不得抱有不法目的利用本平台进行权力寻租或商业贿赂”,否则,网站有权删除带有不正当目的的人脉悬赏任务。二是着手清理了一部分引起是非的旧帖。不过,一些标注找政府部门的人交朋友的帖子,并没有消失。“当政府运作规范,通过人脉关系走后门、行方便的作用,才会渐渐淡出直至失去效用。”汤啸天说。
“人脉悬赏”赫然置于智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