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冲昏了
他的头脑
公款炒股50万变7万
购农资为名 向单位骗来50万
逃亡8年落得妻离子散
逃亡期间炒股又亏
“股市有风险”
他说这话好沉重
■以身说法
1995年夏天,股市出现了牛市,公交车、马路上、办公室……人人都在谈论股票。时年42岁的泰州人周伯青就是在这个时候接触了“神奇”的股票。
“有个朋友刚狠赚了一笔,当时股指才500多点,很容易上升的,”朋友分析起股市来头头是道,周伯青不能拒绝炒股赚钱的诱惑。当时,周伯青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周伯青想,这笔工资还抵不上股市赢家一天赚的钱。在这个时候不炒股,不是跟钱过不去吗?
促成周伯青炒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1994年,周伯青受到开发区一家公司领导赏识,被调进该公司任业务员。当年,他做成了几笔大业务,是同事中的佼佼者,领导对他刮目相看。可是1995年的夏天,他在一笔白糖生意中亏了两三万元,业绩大受影响,年底的奖金不但泡汤了,他自己脸上也无光。
“我是在领导的大力帮助下调进来的,任务完不成,我无颜面对领导。”这么想着,周伯青便想到利用炒股挽回生意的亏空。“现在行情这么火,稳赚,我赶紧想法子炒股,不但能填亏空,还能给自己赚点钱。”
可是炒股的初始资金从哪里来呢?周伯青想到自己有一位老朋友在一家乡镇供销社,他计上心头。
供销社主任吴某跟周伯青有过业务往来,曾经向周伯青借过钱。周伯青找到他说,有笔业务资金借他们单位的账户走一下。吴某觉得有点蹊跷,不过他也没在意,就没有多问。
随后周伯青找到自己的领导李某信誓旦旦:“他们供销社想跟我们公司合作经营化肥。他们有经营化肥的资质,但缺少资金,我跟供销社谈过了,如果我们投资的话,他们可以按月息2.5%付给我们利息。”
在李某眼里,周伯青有能力,办事踏实。他对周伯青的话深信不疑,就问周伯青需要周转多长时间,周伯青拍着胸口说:“半年”。
因为公司账上没钱,于是经李某同意,周伯青用公司房产在一家银行作抵押,以购农资为名贷得50万元。款一到公司账上,周伯青就转到供销社的账户。
第二天,周伯青找到吴某,准备把钱转往股市。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吴某让周伯青写下一张条子:“如发生经济纠纷,与贵社没有任何关系,一切责任由我(周伯青)负责。”
周伯青到沈阳投奔到朋友王嫂夫妇家。他对王嫂夫妇说,自己跟妻子闹矛盾离家出走,打算到沈阳发展。于是王嫂帮他租了一间平房,月租金150元。
守着那几万元公款,迟早坐吃山空,靠什么为生呢?周伯青犯了难。他只有初中学历,找了一些工作都碰壁。冬天的沈阳零下十几摄氏度,周伯青整天蜷在出租房内无所事事。
附近有家证券公司,百无聊赖的周伯青偶尔去转转。尽管胆子越来越小,但仍遏制不住再赌一把,他不敢用自己的身份证,而是向王嫂借了身份证,拿出2万元又买了“江钻股份”。结果还是跌,周伯青仍然选择了“割肉”。
几个月后,周伯青租的房子拆迁。沈阳市区几乎再也找不到这样便宜的出租房。王嫂介绍他住到郊区她的亲戚家。这个亲戚养过猪,觉得周伯青既然找不到工作,倒不如在他家院里盖两间房养猪。
第一年,他买了10多头猪,在王嫂亲戚的指导下喂养。结果那年的猪肉特别贱,才赚了几百元。
第二年,猪肉行情看涨,周伯青增加了10多头猪。然而,一场瘟疫让猪死了一大半。第三年,猪所剩无几。靠养猪赚钱的梦想又破灭了。
有人建议他养家禽。他向邻居借来几千元,买了几只羊, 几十只鹅、鸭。“家禽老生病,年年都死掉一大半。”到2006年,周伯青欠下1万元债务,他什么也不敢养了。
“平时很节省,蔬菜吃房东家地里长的,隔几天花两三块钱买一次肉。香烟也只抽两三块钱一包的。”后来,经人介绍,周伯青到一家制鞋厂做包装工,一天能挣8元钱。“每天像个机器人,我很累,厌倦了这种生活。”
“逃亡的日子生不如死,我经常一个人坐着流眼泪。”周伯青深居简出,在沈阳漫长的冬天里,他发疯地想家。他花180元买来一部旧电视机,而他表达想家的方式就是守着江苏卫视。
他说自己常常在梦里回到泰州:“路还是从前的路,人都认不出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压抑的心处在了崩溃的边缘。“我想回家,希望这样的日子早点结束,偶尔去沈阳城里,故意在大街上走,宁愿被人认出来。”
2006年8月29日晚,周伯青被邻居叫去玩“六合彩”,被当地派出所民警抓住盘问。“问我是哪里人,要查身份证,知道瞒不住,就说出了真相。说出来后,好像心里有块石头落地了,特别轻松。”几天后,周伯青被沈阳警方移交给泰州警方。
在警察的押送下,52岁的周伯青踏上了阔别8年的故土,那一刻,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他泪流满面。在他受审时,旁听席上空空荡荡———根据周伯青提供的地址,法院没有能够联系上他的家人。
事后,他的弟弟闻讯赶到法院。“他的爱人另嫁了。他走的时候,他儿子19岁。他被抓的第二天,正好是儿子成家的日子。”对于周伯青所做的一切,弟弟留下一句话:“谁生病,谁吃药。”
2007年5月,周伯青步履蹒跚地走进法庭,他仍然记挂那些人:“我对不起我爱人,这些年,她受苦了。我对不起儿子。我还想见到李某,向他说声对不起。任何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我愿意接受法律的惩罚。”
周伯青也听说8年之后再次出现了牛市,现在新股民数量与日俱增。“股市风险太大,炒股只能用自己多余资金的一部分,千万不能倾家荡产甚至像我这样贷款炒股。我的惨痛经历就是深刻的教训。”
5月底,泰州海陵区法院认定周伯青犯有挪用资金罪,判处其有期徒刑6年。通讯员 沈海平
快报记者 马乐乐
一再“割肉” 账户只剩7万
“钱到手后,心情特别好,做梦都想着赚到了大钱,”周伯青急不可耐投身股市,在他看来,股市天天在涨,错过时间就是错过金钱。“我没有账户,当时不能立即开户,我就把钱转到朋友的名下,让他先帮我炒。”
10多天后,周伯青终于办妥了在沪市和深市的手续正式入市。至今他还记得,他买的第一只股票叫“云南保山”(现已更名为“博闻科技”),几天后就赚了数千元。
初次买股就大赚,他信心爆棚。上班心不在焉,天天读报纸,看电视,研究K线图,跟许多股民一样,聊天时也是满口股市术语。然而,当“经验”越来越丰富时,他却开始屡屡失手。
“股评家分析得头头是道,可我到了实际操作就是不管用。”与不少急功近利的新股民一样,他在股市中快进快出,刚涨一些就套现,一遇到阴跌就“割肉”,加上盲目买股,一直没有什么收益。“印象中炒过好多股票,好像除了‘申能股份’赚了一点点钱之外,其他的都亏了。”
这时候他才意识到,原来靠炒股赚大钱并非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可是他已经被“套”在自己设下的“局”里无法解脱。
为避免单位怀疑,周伯青经常向李某汇报:业务开展顺利。“我担心他问资金周转的具体情况,不过他信任我,从来没问过。”为了让李某充分信任自己,制造利息及时回笼的假象,每过两三个月,周伯青就向单位交上两三万元“利润”或“利息”,由于他事实上没有赚到钱,到了他准备交钱的日子,只得忍痛卖掉股票,“割肉”再“割肉”。
从1996年1月到1998年10月,周伯青11次共向单位交了25.9万元。而经过若干次“割肉”,他的证券账户上只剩下7万元。巨大的落差让他感到非常沮丧,“每天心情压抑,脾气也变得暴躁,经常对老婆孩子发火。”
逃亡前留下两封忏悔信
不久,银行开始按照合同催还贷款,公司要求周伯青详细汇报业务情况。周伯青坐立不安,他意识到,纸已经包不住火了。“当初以为肯定赚大钱,也就想周转一下很快还掉,没意识到会犯法。”然而,20多万的窟窿他如何补得上。他想自首,却没有胆量。
1998年11月24日,经过痛苦的内心挣扎,周伯青将最后一只股票“天津港”变现,提出了全部7万元资金。第二天早晨8点多,他打车来到泰州一家商场,花30多元买了一只手提包,在路边拦下开往南京的长途大巴,乘车到了南京火车站,在南京购买了当天下午开往沈阳的火车硬座票,开始了他的8年逃亡路。
逃亡之前,他分别给上司李某和自己的儿子留下了一封信放在家中。
周伯青向李某道歉:“感谢您对我的培养和关怀,您的恩情我只有来世再报……”,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的错误,“总以为那儿钱好赚,我想用这个方法填补一些损失,完成任务,谁知一进去就亏本,现在想来,只能是万分后悔。”
在给儿子的信中,周伯青写道:“爸爸最不放心的就是你和妈妈……人的一生,切切不能做违法的事情,哪怕像爸爸这样干一次也不行……你要认真学习,千万不要贪玩……爸爸最后一次给你1000元,你存到你叔叔那里,以后每个月到他那里取50元钱零用……爸爸以前出差曾看到过一个好地方,曾经希望那地方能成为我人生终点站。爸爸现在是去实现理想,你不要过分悲伤,以后经常想着爸爸就行了……”
漫画 俞晓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