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送餐工活跃在大街小巷———
孟买20万人天天吃“妻子和祖母做的饭”
在有“印度的上海”之称、有着2500万人口的庞大都市孟买,人们往往依赖火车和公交车远距离通勤,但仍然有数十万人中午能吃上由家人精心制作的热腾腾午餐,他们依赖的是以一支能像钟表一样准时、专业化程度让许多现代配送公司汗颜的庞大送餐工队伍———“达巴瓦拉”。
专递午餐的“联邦快递”
格纳乌·巴马尼亚是印度金融中心孟买的一位风险投资分析师,他所在的办公楼位于市中心林立的高楼大厦间。他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去城里的高级餐馆里吃午餐,但26岁的他遵循着一种已经流行一个世纪以上、可以追溯至英国殖民统治早期的习俗:他吃的是热腾腾的饭菜,是祖母在家里做的,他上班时每天都由专业的午餐速递员送到他办公桌上。
“联邦快递”提供的服务和我们的类似———只不过他们输送的不是午餐。”有一位名叫多恩杜·康达吉·楚德胡里的达巴瓦拉这样说。
5000人为20万顾客送餐
这一服务是在125年前由英国人引进的。当时来自印度各地的工人正在涌入这座城市。有了达巴瓦拉,工人们就能对付工作场所与住处相距甚远的问题,也能解决不同地区饮食口味迥异的难题。
直至最近,这一服务一直还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来寻找客户。但它现在也获得了高科技改造,达巴瓦拉们如今已同网络服务商携手合作。那些有家人为其准备饭菜的办公室工作者,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或者电子邮件,预约达巴瓦拉为其接送午餐。
类似的午餐配送系统现在已经在美国涌现,通常出现在像旧金山和纽约这样有着大量南亚裔人士的大都市地区。不过这些服务规模相对较小。
孟买这座城市十分庞大,为了去城区上班,许多人早晨七点就得动身,家中主妇还远远来不及为他们准备午餐。孟买目前有5000名达巴瓦拉,为20万名顾客送午餐。他们的业务现在仍然在增长,以每年5%~10%的速度稳步上升。
甚至是在倾盆大雨里或者纷纷乱乱的政治风波中,达巴瓦拉也依然奔波在路上。他们的行规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必须准时送达。印度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一个骑自行车送餐的达巴瓦拉在路口等红灯时被违规卡车撞倒身亡。同伴们赶到后,有人处理善后事宜,有人立即继续他未完的工作。当盒饭到达目的地时,只比平时晚了30分钟。
顾客没它“活不下去”
这项服务既简单而又复杂。该输送系统的秘密在于饭盒侧面上涂写的彩色编码,编码告诉达巴瓦拉们食品来自何处,输送途中必须经过哪些火车站,最后送往孟买中心地带的哪一栋建筑的哪个办公室。
“如果没有这个系统,我们不知道我们如何才能活下去,”市民弗琳达·奇普伦卡说,“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老式而又收费低廉的达巴瓦拉系统竟然活了下来,这真是罕见。”弗琳达的丈夫昌德纳希哈是“阿曼国际银行”外汇部的主管,她每天都为丈夫制作由小扁豆、蔬菜、大米和沙拉组成的午餐。
来去匆匆井然有序
一个达巴瓦拉一般要负责30名至35名顾客,取餐顺序都经过详细考虑。对于负责从郊区的维索瓦区乘火车将午餐饭盒送往科拉巴区的苏雷什·希维卡来说,他的一天是从早晨8:30开始的,他一路飞奔着收集饭盒,然后骑上自行车火速赶往火车站。餐盒是铝质的,长圆筒形,分里外两层。外面一层起到保温和固定作用,里面一层有4个小碗,分别盛着主食、菜和甜点。饭盒在火车站分拣后,就被装入一个大木箱,每个能装40盒左右。希维卡头顶着木箱在旅客中快速穿行并安全地登上火车。火车在一个车站的停留时间是2分钟,所以达巴瓦拉必须动作敏捷、争分夺秒。在火车前部的行李车厢里是一片饭盒的海洋,饭盒上全都描着彩色编码。
希维卡在上午11:30到达科拉巴,在那里,他与另一组达巴瓦拉会合。在一条几乎无法让行人通过的拥挤的人行道上,希维卡和他的达巴瓦拉同伴们急急地交换饭盒,每一堆饭盒会被送往不同的楼宇,最后每一份午餐都由达巴瓦拉亲手送到它们真正的主人那里。
在下午稍晚一些时候,成群结队的达巴瓦拉将空饭盒收集起来,登上回程火车。午餐未送到或者送错了,这样的情形很少出现,如果真的出现这种事情的话,那也只是因为饭盒上的编码已经磨蚀了。
顾客忠诚度极高
这种可靠的服务赢得了顾客的忠诚。46岁的阿兰德·萨哈斯雷马德赫服务的ACC公司是印度最大的水泥和混凝土生产商之一,他在该公司位于孟买城中教堂门的办公室里工作,过去26年来一直靠达巴瓦拉给他送午饭。
他的母亲苏曼说:“他就是喜爱家中做的饭菜。”
钟山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