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发言
六一将至,各地庆祝活动热火朝天,但很多孩子却成了这个节日里最忙最累的人,试举两例说明。
现象一:幼儿园借六一之名掏家长腰包。5月30日的《广州日报》有两条新闻反映了这一事实:一是广州不少幼儿园将庆祝六一的文艺汇演开到了五星级大酒店,但却苦了家长的腰包;二是每逢六一, 肇庆一些幼儿园都会发动家长“自愿”捐款。
都说孩子的钱好赚,果不其然。幼儿园如此借节生财,有关部门真该出来管管了。再说说幼儿园发动家长捐款现象。从报道来看,这种捐款带有明显的强制色彩,搞得家长敢怒不敢言,孩子也因攀比背上了精神负担。
现象二:苦了孩子,乐了个别官员。同样有两条新闻可以佐证:一是武汉市少先队举行特色队伍比赛庆祝儿童节。结果是领导迟迟不到,孩子却在烈日下晕倒;二是山东滨州一儿童表演队进行排练演出时,不少孩子因过于疲劳而被累哭。
(5月30日《中新网》)
是大人给孩子过节,还是孩子给大人过节?汇演、比赛这种过“六一”的方式,在我国各地已经延续几十年了,不但使“六一”逐渐失去味道,还让一些官员形成借节露脸的习惯,官话一大堆,成绩一大堆。至于孩子能否理解官话?成绩是谁的成绩?不得而知。孩子是节日的主人,当然有权决定过节的方式,但现实往往剥夺了他们的权利,取而代之的是个别官员的意志,幼儿园和学校的利益意图。 (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