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没有登台亮相的高淳阳腔目莲戏,今天晚上要在高淳广场亮相了。高淳的阳腔目莲戏由于诞生时间比昆曲还早,被称作百戏之祖、戏曲史上的活化石,但由于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从1959年开始便从舞台上消失了,如今,为了申报国家级非遗,高淳的广场又响了这个古老戏种的锣鼓点子。
广场演出20分钟
“目莲的母亲刘氏为人不好,死后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目莲是孝子,为救母也来到地狱,从此一生行善,替母赎罪。”目莲戏演的内容是目莲救母的故事,它是表现人、神、鬼并演给人、神、鬼共看的一种宗教剧,又叫“太平戏”或“平安神戏”。
今天晚上,高淳广场上,阳腔目莲戏将重新登场。高淳县文化局前局长汪士延告诉记者,这次目莲戏登台主要是为了将阳腔目莲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演出,大概20分钟左右,主要演《叫花子打摊》这个经典唱段,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肯定会觉得很兴奋,因为,在高淳60~70岁以下的人都没有看过。”
只用锣鼓演奏
对于申报国家级非遗,汪士延充满了信心。“安徽祁门县的目莲戏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非遗,为了防止‘撞车’,我们特地将祁门的目莲戏班子请来演出,看过之后,把握更大了。我们的目莲戏,是以高淳的高腔为主调,结合高淳民歌《颂春》、打夯号子、划船号子等民间俚曲,形成独特的高淳特色的腔调。而安徽祁门的目莲戏是用皖南方言演唱的,不是阳腔。另外,高淳阳腔目莲戏是一唱众和,锣鼓喧天,不用管弦,舞台上是看不到胡琴、丝弦这些常规戏曲伴奏的乐器,而安徽的祁门在舞台上还可以看到胡琴。”
有意思的是,表演目莲戏的演员都是男士。
已经找到3位传人
由于1959年,阳腔目莲戏就没公开演出了,所以,很多曲牌都流失了,甚至连会唱的艺人都找不到了。汪士延说,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们就开始对阳腔目莲戏进行了整理,找到老艺人僧超轮手抄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的目莲戏108折抄本。1986年,经过普查,汪士延在凤山乡(现古柏镇)的东村,在那里找到了目莲戏班的正宗传人———韩体钧、刘功茂等6名艺人,但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这些老艺人相继辞世,高淳的阳腔目莲戏也在上世纪末正式宣告绝迹。
为了申报省级非遗,汪士延又重新对高淳一带的村镇进行走访,发现了已经79岁的王赐训老人,“今年上半年,我们又找到两个,他们两人虽然都已经80多岁了,但对于目莲戏的传承却大有好处。我们可以根据老人们的唱词,重新整理下来,把它流传下去。”快报记者 胡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