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3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启蒙时代
· 明朝那些事儿
· 身体使用手册2
· 你是我的敌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5 月 2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启蒙时代
  与2556岁的圣贤聊“心得”的于丹、向世界报道“开国大典”的李普、被世人鉴定为“艺德双馨”的徐邦达,以及成就中国文坛亮丽风景的铁凝、绿原、牛汗、肖复兴……一个个丰满灵动的人物脱颖而出。他们在两位资深记者的访问中袒露真情……

  诗坛上的“绿林好汉”

  绿原,本名刘仁甫,另有笔名刘半九,著名诗人、翻译家、外国文学编辑家,“七月诗派”代表诗人,曾被台湾诗评家称为“大陆生命力最强的诗人”。1922年11月出生于湖北黄陂,1941年开始发表诗作,而到了21世纪,绿原仍在写。

  满头华发的绿原精神矍铄地坐在他的摆设简朴的书房里,尽管诗人的听力不很好,即便戴上助听器也不是很管用,但记者从他的沉静的微笑里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挚爱与对诗的痴爱,让人浑然不觉面前是一位经历过无数人生困顿、挫折的大诗人、大翻译家。

  1922年初冬,绿原出生在湖北黄陂,母亲给他取名“仁甫”。绿原的父亲是个手艺人,靠给人刻竹篁对联和照相为生,闲暇的时候他就教绿原读竹篁对联上的字句,或驮着儿子四处游玩嬉戏,这些都给绿原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但是好景不长,绿原3岁那年,父亲因病撒手西去,留下可怜的母亲拉扯着他和姐姐相依为命。

  荆楚大地历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绿原流连于水汊阡陌之间,常常到暮色低垂、牛羊归栏之时才恋恋不舍地回家。这块给他带来身心快乐的土地,也培养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诗意的敏感。

  1939年,绿原向胡风主办的《七月》杂志投过稿,虽未采用,却得到了胡风热情洋溢的亲笔回信。这封信给了绿原极大鼓舞。

  1942年,胡风编辑《七月诗丛》时,又主动为绿原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童话》。绿原的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一时间他的政治抒情诗在进步的青年学生中广为流传,在大后方有相当的影响。诗人流沙河在自传中就提到他当年狂热地阅读艾青、田间、绿原的诗。

  1955年,骇人听闻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轰动全国。33岁的绿原作为“胡风分子”于当年5月14日被停职反省,17日在中南海被隔离。

  为了不让自己失常,绿原便硬着头皮拜托看守人员给家里捎信。没想到看守人员满足了他的要求,妻子接信后把平日他买了没有读或没有读完的外语书籍装了一大箱子送来。除了读小说,绿原还凭借自己深厚的英文功底自学德文,仅凭一本英德字典和德英对照读物,竟整理出一本自用的德文文法。

  像7年前被“莫名其妙”地抓进去一样,1962年6月,绿原又被“莫名其妙”地放出来。不过,绿原还是戴着“胡风集团骨干分子”的帽子离开秦城监狱的,回到社会上继续接受“监督改造”,“不准乱说乱动”。

  绿原因“胡风集团冤案”蒙受了不白之冤,被迫销声匿迹达20多年。在艰难的岁月里,诗人没有失去信念,没有停止思考、阅读、写诗。苦难铸炼了一颗深沉的诗心。当阴霾散去之后,诗人一篇又一篇优秀的诗作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诗作诗意清新、浓郁、深邃,蕴含着对人生、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1980年,绿原与胡风错案同时平反。绿原终于又可以堂堂正正地以“人”的资格生活了,恢复了中共党员党籍和25年未用过的笔名“绿原”。次年,绿原出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副主任,1983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劫难历尽,大爱留在了心间。诗人和夫人罗惠相濡以沫,晚年常常一起做家务———绿原洗碗,认真得像一笔一画写字一样,每个碗洗了,还要擦得干干净净。

  走出简陋的八里庄小区,不禁感慨:周围的绝大多数人想必不知道,附近就住着一位被称为“大陆生命力最强的诗人”。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