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过去了,中国的造纸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昨天,南京林业大学现代制浆造纸实验室在科普周期间第一次对外开放,向公众揭开了现代造纸术的“神秘面纱”。慕名而来的市民可忙坏了科研人员。
5分钟就造出一张纸来
东汉时期的蔡伦,观察妇女洗蚕丝和抽蚕丝的“漂絮”过程。他发现,好的蚕丝拿走后,剩下的破乱蚕丝,会在席上形成薄薄的一层,有人就把它晒干,用来糊窗户、包东西,也可以用来写字。有了灵感之后,蔡伦开始采用树皮、麻皮、破布、废鱼网常见的材料,把它们捣碎,做成纸浆。他使用“漂絮”的方法,用席子捞纸浆,捞出的纸浆便在席子上形成薄薄的一层,晒干后就成了纸。那时,蔡伦要想造出一张纸,需要几个月时间。
在南京林业大学逸夫科技试验楼有一个造纸实验室,在那里市民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纸张,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刘学斌告诉记者,如果把蔡伦的制纸术搬到现在的仪器上,只需要5分钟时间。科研人员只需要把造纸的纤维材料倒入搅拌机中,通过空气进行搅拌,筛出纸浆后,用一个巨型“擀面杖”进行压平压匀,再经过92℃高温干燥机进行3~5分钟的烘干,一张纸就出炉了。
现代造纸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纸张的性能实验室,每一张纸都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和化学成分。科研人员把这些纸进行编码,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造出耐破性、耐水性、耐折性等不同功能的纸,例如人民币的制造,我们会把人民币放在一个耐折机上,把钱平放在上面,然后来回地进行180度的折叠,试验证明,人民币能够经受住几万次的折叠。
现代造纸已不是污染行业
说起造纸,人们的印象还是停留在高污染的阶段,轰隆隆的机器,空气中酸酸的纸浆味,恶臭的污水……很多水域污染都与它有关。刘学斌告诉记者,现代造纸也早已经摆脱了高污染的帽子。刘学斌说,纸浆的产生是造纸过程中最污染的环节,在这个步骤有许多化学废弃物被排出,以前那些小型的造纸厂的确是污染的源泉。但是现在的现代化造纸厂,造纸产生的废水都是经过再处理的,一个年产1万吨的企业,投入在废水处理上的资金就要达到一个亿,每一个大型制纸企业都必须经过废水处理才能够排出,如今造纸厂排出的水都可以养金鱼了。快报记者 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