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服成为“学生服”
近日,南京外国语学校2007年校服招标会圆满结束,最终由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投票决定了校服生产厂家。
(5月18日《南京晨报》)
长期以来,“学校一声吼,校服塞到手,费用收上来,多少没商量”,几乎是存在于学生校服身上的通病。原本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一件校服,也因此而有意或无意地沾染上了各种猜想。把“校服”当做学校预算外收入,当做可盈利项目者有之;以学生身体长得快为由,三年下来校服N套的怪现状也堂皇上演。
如此看来,简简单单的一套“校服”似乎也有减负的必要。而给校服减负,显然有必要回归“校服”的本位加以审视。事实上,这“校服”虽然被学校冠名,但作为一种商品,学校却既非生产者,也非消费者,因此,从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上来看,学校可以规定统一的“校服”,但究竟买多少钱的校服,买多少套校服,买质量如何的校服,恐怕发言权和决定权还应当在真正掏钱买单的学生家长们那里,唯有厘清了这层消费关系,“校服”被附加的重重利益纠葛才有迎刃而解的可能。sp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