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民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名校招生“验证”验出百般漏洞
· 房价“恶涨”别怪钢材
· 听广播就能找工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5 月 2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名校招生“验证”验出百般漏洞
小学新生报名日成“吵架日”
  昨天一大早,北京东路小学内人声鼎沸,异常热闹。只见工作人员端坐在楼梯口,桌子上赫然摆着“户口初审”的牌子,原来,只有经过初审的家长和学生才能上楼,接受第二道审核。初审中,工作人员丝毫不敢马虎,户口本、房产证、身份证等证件一一查看,一旦发现蛛丝马迹,就立即“出局”。昨天,同样的场景在南京各名牌小学上演,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有些名校门口不仅配了保安,还有警察巡视。

  [报名现场]

  问题一:

  孙女、外孙女都要上学

  “老师,这是我家孙女和外孙女,她们的户口都在我这边,今年都要上学!”昨天,一位老奶奶领着一大家子人到北京东路小学报名。原来,她的孙女和外孙女出生日期只相差几天,今年都到了上小学的年龄,而这两个孩子的户口都在她的名下。

  见问题复杂,这名工作人员认真地翻起户口本,理清这个家庭的成员关系。结果工作人员在翻到最后一页时发现,她女婿的户口是刚刚才迁过来的。“你女婿的户口才迁过来,那之前住在什么地方呢?”工作人员问道。老奶奶不住地解释,以前是住集体宿舍,没有自己买房。“那儿子和儿媳也没有自己的住房吗?”老太太和家人一口否认,“都是和我们老人住在一起的。”

  看来十分棘手,工作人员指指不远处的办公室,让他们一家人和那边的负责人详细说明情况,看能不能解决问题。远远看去,“调解室”门外的队伍似乎更长。一名家长不住地叹气:“看了半天,发现需要调解的比通过审核的要多得多啊!”

  问题二:

  父母户口不在一起

  由于没有通过初审,一名老人十分恼火,当场就和工作人员大吵起来。记者在一旁了解到,原来老人的孙子今年要上小学,儿子和孙子的户口都在这边,但是户口本上却没有孩子的母亲。

  “我们明明符合报名要求,凭什么不给我们报名!”

  “你听我说,按照规定,要求孩子父母的户口必须在一起!”也许见惯了这种场面,工作人员心平气和地解释道。

  “他妈妈的户口在娘家那边!母亲的户口和孩子不在一起,这不是很正常吗?你看,我家女儿的户口也在我这里呀!”为了证明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老人使劲指着户口本上女儿的名字。

  见工作人员还是不让他们上楼,老人更生气了。他指着报名须知上“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这个词问道:“孩子的户口不是和爸爸在一起吗,爸爸不就是监护人吗?”

  “但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是包括父亲和母亲!”

  “那我马上让小孩的妈妈把户口迁过来,还行?”争吵了一阵后,老人的口气越来越轻。

  问题三:

  涂改预防接种证

  “今年又出现新情况,不少家长的预防接种证也作假!”在学校报名处坐了一天,名校南京拉萨路小学的校长周荣华发现了五六个涂改预防接种证上出生日期的家长。南京市有明文规定,9月1日或以后出生的孩子都安排在下一年上学,可不少家长带来的孩子户口本上都是出生于8月份,符合入学年龄,再看预防接种证上,却有非常明显的涂改印记,老师一眼便能识破。点破家长的作假行为后,家长们就找着学校吵,偏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是虚报年龄。理由就是,应该按户口本上的年龄说话,而户口本上的年龄是他们事先改动过的。家长们认为,孩子晚一年上学吃了亏,甚至想到将来就业也会晚一年。

  [学校对策]

  查户口最早要提前一年

  “我们查户口最早的要提前一年!”一位名校校长表示,造假最多的就是把户口挂在“四老”家,即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家长虽然自己有房子,却称自己无房,把户口一直挂在老人家,以方便孩子小学入学时顺利进入位于主城区的名校。因为家长们都知道学校要查户口、上门了解情况,一般会在查户口前就让小孩暂时居住。这样一来,学校的查户口时间只能一年比一年提前,以方便了解真实情况。为了避免家长们到学校争吵,激化矛盾,遇见有疑问的户口,校方会想方设法找到证据,有的甚至能找到家长自己的房产地址,这个证据一拿出来,家长们一般也只好放弃。

  “如果在摸底之后再买二手房择校,这时学区都已经划定了,学校就可能没办法解决了!”南京一位资深校长表示,有的家长甚至是5月份刚办好的产权证,户口都还没迁到相应的二手房里,学校对这些突然冒出来的生源感到措手不及。而这样的生源如果学校没有能力接收,就只能上报到区里,由区教育局进行统一的安排。

  [对比]

  普通小学报名平静很多

  和名牌学校相比,一些相对普通的小学报名就显得平和得多。在南京市小营小学的报名现场,家长们先填写入学资料,孩子们则按照次序、单独和老师们交流。学校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今年共招四个班,都是小班化教学,每个班只有28个孩子。报名时让孩子们先和老师交流,主要就是先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然后平衡分班。这些孩子刚刚从幼儿园走出,所以老师们的提问都十分浅显。比方说,“你叫什么名字?”“平常最喜欢什么?”同时,还会让孩子们写一下自己的名字,这主要是看孩子的握笔姿势是否正确。

  很快,手举录取通知书、一名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开心地跑出“考场”。这个小姑娘叫李飞,和老师交流,她觉得十分开心:“老师让我看了蚂蚁过河的故事图片,然后让我复述一遍,还问我加减法,还有数数字。”当记者问她,觉得自己表现如何时,李飞显得十分谦虚,“有一点点好啦!”快报记者 谢静娴 黄艳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