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2版:人间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的哥”成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名主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5 月 1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的哥”成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名主持
  坐过北京出租车的人都知道,因为首都交通的拥挤,人们滞留在车上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所以,逼得北京的广播电台节目做成了全国一流的。“欢迎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北京》节目,我是主持人建平……”每天下午2点30分,在车流如海的北京,他的名字和亲切的声音,都会随着空中的电波,传到京城每一个角落。

  然而,有谁知道,这位深受听众喜爱的主持人竟是一位半路出家的“的哥”。从一位天天为生计奔波的“的哥”到国家级电台的明星主持人,他究竟走过怎样的人生历程?

  优秀“的哥”想当主持人

  今年43岁的周建平出生在北京市宣武区的一个工人家庭。从小,他就对广播非常着迷,梦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主持人。

  1982年,周建平中学毕业了,被安排到一家建筑企业,当了名房屋维修工。虽然这和他的志趣相去甚远,但他对工作却兢兢业业,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第二年,单位需要增加一名司机,大家便一致推举周建平去学开车。

  1985年,由于单位情况发生变化,周建平辞职了,到出租车公司当上了一名的士司机,这样一来,他有更多的时间收听广播了。他还特别喜欢看一些文史、地理类书籍,便买了相关的书来看。

  那天,周建平拉了一位昆明来的客人,便主动和客人聊起了昆明的滇池、大观楼等旅游景点。客人很高兴,便随口说道:“大观楼还有个著名的天下第一长联呢。”周建平马上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惊得客人连连赞叹:“了不起!”然而,周建平还没来得及高兴,客人又说:“你们北京人讲普通话怎么不太标准啊?”

  听了客人的话,周建平感到羞愧不已,这样的话,怎么能做主持人呀!从这以后,周建平在丰富知识的同时,特别注意自己谈话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1999年5月的一天,周建平听乘客说,北京一个广告公司在招聘兼职配音员。来不及犹豫,周建平便立刻开车赶到位于中央电视台附近的这家广告公司。然而,工作人员一听他是个出租车司机时,面带讥色地劝他离开,但周建平依然诚恳地说:“我一直喜欢这项工作,朗诵比赛还是学校冠军呢,让我试试吧!”

  可对方根本不听他解释,坚持说应聘者必须有专业资质。周建平只好失望而去。出门时,他听见接待小姐小声嘀咕:“一个出租车司机也想配音,也不照镜子看看自己长着那嗓子吗?”听着身后几人会意的窃笑,周建平感到痛心极了。

  终于实现多年梦想

  周建平是个有毅力的人,尽管想当主持的梦一再受挫,但他一直没有中断自学,他心中有个信念:“只要不懈地努力再努力,就是向梦想靠近再靠近了。”

  那是1999年下半年,北京市出租车行业组织了一次行业内的演讲比赛,周建平代表公司参加了比赛,结果勇夺冠军。那一刻,周建平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01年春天,为配合北京申办奥运,北京市出租车行业举办了一个大规模的申奥誓师大会,周建平顺理成章地作为司机代表,在会上做了誓师发言。没想到他的发言还没结束,在现场采访的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频道的记者邢立军和主持人李洋就找到了主办方的领导,半开玩笑地说:“刚才发言的‘司机’发音很专业,该不是你们请来的主持人吧?”

  公司领导笑着解释说:“他是我们公司一线的司机啊!”邢立军和李洋听后很惊讶,立即找到周建平进行采访,对周建平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表示十分赞赏。

  恰巧,李洋主持《的士空间》节目需邀请一位特约嘉宾,他第一个就想到周建平。周建平激动万分,首次“触电”,就得到了工作人员的高度赞扬。

  2001年底,北京申奥成功,北京交通频道也发起提高北京出租车司机素质的倡议。很快,司机纷纷给电台写信、打电话畅谈感受,推荐同行的感人事迹。节目组认为,如果能请一位出租车司机,作为特约主持人讲这些故事,可使听众更感亲切和真实,大家又首先想到了周建平。

  就这样,周建平在击败众多竞争对手后,于2002年元旦正式成为《的士空间》栏目的特约主持人,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

  虽然只是一个特约主持人,但周建平十分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尽管每天只有半个小时的播出时间,但他都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确定选题、准备资料,甚至外出进行现场采访。虽然工作很辛苦,他却感到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然而,一个现实问题很快就摆在了周建平的面前。由于电台的工作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周建平出车运营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随之而来,他的收入也开始大幅度下降,但由于是特约主持,电台给他的工资并不多,这样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显得更加窘困。

  为了增加收入,周建平在完成电台工作之后,总会继续加班尽量增加出租车的运营时间。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清早出门后,要夜里12点多才回家。

  看着丈夫每天不分昼夜地忙来忙去,2003年元旦后,已下岗的妻子便瞒着家人去找了一份临时工。这时正是北京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每天,她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用自行车驮着大大一捆的商家宣传海报,挨家挨户上门递送。看着妻子在寒风中吃力地骑着自行车,周建平心里像针扎似的。

  然而,付出总有回报,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司机喜欢上周建平主持的节目。在他们的心目中,周建平不仅是北京20余万名出租车司机的“代言人”,更是他们的骄傲。

  登上全国最高主持人殿堂

  渐渐的,周建平主持的节目也引起了台里其他人的关注,一位老播音员在听了他的节目后,高兴地对他说:“你的声音和语言基础都很好,将来可以去考一个普通话证书。”这位老师所说的证书,是指广播电视主持、配音等专业人员的一个资格证书,即普通话水平测试证书。这个证书分为三个等级,代表最高水平的是一级甲等,一般说来,要想获得省级广播电视主持人的上岗资格,必须达到一级甲等水平。

  于是,在电台老师的指导下,周建平买来专业书籍和磁带,开始重新学习汉字,练习发声发音。

  2004年初,周建平第一次参加普通话水平考试,只能拿到一级乙等证书,对很多专业人员来说这已经可以了,但好强的周建平却仍心存遗憾。

  回到电台,周建平便请其他资深的播音员帮忙分析自己的不足,电台著名播音员葛兰老师被他这股精神所打动,也常常在百忙之中抽空给他做指导。就这样,周建平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练习。

  为了使自己的口腔打得更开些,在老师的指导下,周建平每天早晨出车的时候,就会把一根小木棍横着含在嘴里,用后牙根紧紧咬着,等有人和他说话时,就把小木棍吐出来,放在装满盐水的小塑料瓶里,再和人交谈。有一次,一位乘客突然招手示意停车,还没等周建平停稳,他就拉开了车门。当时周建平还咬着小木棍没吐呢,只好很尴尬地向客人点了一下头,用含糊不清的声音说了“你好”两个字。客人看出了周建平的异样,不分青红皂白下车去了,回头还斥责说:“连话都说不好,还开什么出租车啊!”弄得周建平哭笑不得。

  很快半年多过去了,周建平再一次参加了普通话水平考试时,得到了代表普通话最高水平的一级甲等证书。那一刻,周建平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把这个好消息通过短信发给了自己的搭档李洋。李洋忍不住就在节目中把这消息告诉了千千万万的听众。令周建平没想到的是,他一下子就接到了1000多条“的哥”向他表示祝贺的短信和留言。

  从这以后,人们更加喜爱这位“的哥”主持了,经常有出租车司机开车到周建平家门前,有的是想见他一面,有的则一定要让他坐自己的车去电台……

  200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交通北京》栏目需要招聘一名主持人,当时前往报名的有1000多人,有的还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硕士生,但周建平凭借多年的专业知识,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该栏目的主持人,登上了代表我国播音事业最高水平的殿堂!

  如今,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周建平经常会组织一些提高交通意识、改善交通秩序的话题,此举在北京引起了强烈反响,听众好评如潮。

  从一个普通“的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周建平终于实现了他的人生梦想!(谢绝转载、上网) 李辉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