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2版:故事
3上一版  
PDF 版
· 看厕所的 “王羲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5 月 18 日 星期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看厕所的 “王羲之”
公厕对面的“艺术沙龙”,老和(右)和他的书友们在切磋书艺。 见习记者 唐伟超 摄

  老和写一手好字,但他是个看厕所的。

  雨花台区雨花二村的那个公厕,和正对着公厕的一个六平米不到的小报亭就是老和每日的工作场。

  每天,他重复着收钱、扫厕所、卖报纸的枯燥动作。但自从有了公厕对面的那个“艺术沙龙”后,他成了一个快乐的“文化人”。

  字画引来知音

  墨香绕着公厕飘

  年近半百的老和名叫和再宝。十一年前,他从水泥厂下岗后,便进了雨花台区环卫所,在雨花二村小区里看起了公厕。

  刚看厕所那会儿,整日重复着收钱、扫厕所两个动作,老和心里憋得不是一回事。一年后,老和便开始在正对着公厕门口不到四米的地方,卖起了报纸。

  起先,报摊不过是个小简易棚。因为老和的朋友多,时不时来看看,时间一长,老和觉得自己的摊子实在太寒碜了。便又重新翻修,装了夹板,又安上了铁皮的顶。这一捣鼓下来,报摊还真像模像样地盖了起来。

  有一天,老和闲着无聊打量报亭时,发现亭子的内壁黄黄的不够好看,便琢磨着找个广告纸贴贴。没找到,老和便自己动手写了一幅字画,贴了上去。“这一写,感觉顿时就上来了。”

  老和才把字画往报亭里一贴,很快便被每天来买报纸的老主顾们注意到了:“老和,这字谁写的?不错啊。”“老和,画不错,还是你拿来卖的啊?”老和得意极了。老和原来是灵山水泥厂的一名绘图员,画画、练书法,捣鼓近30年了。

  自己的字画意外地得到大家的肯定,老和索性搬来笔墨,在报亭里练起了书画。从此,老和这个“公厕画家”的名气传了开来。小区里多有书法爱好者,有时候,这些爱好者就会三三两两地聚到老和那里交流书法经验。一来二去,这个小亭子便成了一个“艺术沙龙”。

  在报亭里见到老和时,他正和几个朋友在亭子里交流自己刚刚画好的几幅海绵画。这是一个不到六平米的亭子,虽然简陋,但因为挂满了字画,而显得很有文化味。

  “这个山你可以画得再浅一点,这样层次感更强一点。”朋友指点,老和点点头,拿起海绵在画上轻轻擦了擦,再用右手大拇指在海绵上轻轻画了几下,山上的树木便有了形状……“这样就差不多了。”大家点点头赞叹。

  这是老和创新用海绵画的画。因为还在试验阶段,所以老和用广告纸的反面作为画纸。几个朋友也是书画爱好者,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来老和这里逛逛。一来二去,大家因为这个公厕前的报亭都成了朋友。

  公厕前以字会友

  办“沙龙”

  朋友中,喜欢写诗的老韩是老和的朋友。两人也是在公厕前认识的。那一天,老韩骑着自行车到雨花二村附近沿街叫卖麻油。中午在雨花二村休息路过公厕时,老韩看到老和挂在对面报亭的书画,两人便聊起了天。没聊几次,两人便成了朋友。

  老韩是外地来宁的乡村代课教师。老母亲生病,孩子还要读书,迫于生计,他便来到南京打工。因为生活艰辛,老韩放弃了自己的诗歌梦想。但遇见了在公厕边写字画画的老和之后,老韩改变了自己的念头。他重新拿起笔开始写诗。

  “后来,他的很多诗歌都在报纸上发表,而我们几个总是他的第一个读者。”谈起这段经历,老和很高兴。之后,老和又认识了在葫芦上烫画的小朱,擅长捏糖人的小胡,写书的退休教师老周,精通文史的大学老师老巢。

  也因为他们的出现,报亭里的艺术气息逐渐多样化起来。居民们常常看见一大堆人在这个小小报亭周围写字画画,写诗歌。

  朋友们来,朋友的朋友们也来。时间久了,这个小小的报亭演变成了一个小沙龙。写字画画,写诗作对。亭子里呆不下,就到亭子外面的空地上去。或者索性拿起笔蘸着水在门口的水泥地上写字,互相评析鉴赏。

  直到现在,亭子边的水泥地上还留有不少水渍。有规整的楷体,有飘逸的行书,甚至还有歪歪扭扭的符号。老和笑着解释:“那是一个小娃娃看见我们写字,硬要‘露两手’时留下来的。”

  参加了第三十一期

  “市民论坛”

  除了书法字画,朋友们聚到老和那里,看看报纸上的重大新闻,还常常聊会儿政治。老和的几个朋友和老和一样,年龄都不小,可内心里个个都是热血青年。

  在群众的推荐下,老和被选送参加了第三十一期“市民论坛”。老和被选去参加市民论坛的消息很快被朋友们知道了。大伙儿约好了一起来到老和的书报亭。为了让老和更好地反映百姓们的心声,你一言我一语地向老和表达自己的看法。老和也拿笔一一记了下来。

  “那次,我们在中山陵国际会议中心开的会。会上,我积极发言了。”老和很骄傲。那次老和在市民论坛会议上提了三个建议:解决尧化门附近居民出行难问题;取消桥北收费站以及渣土车横行导致环卫工人工作量猛增的三个问题。

  结果,三个建议都得到了政府的采纳。通往尧林仙居的140公交车马上开了起来,桥北收费站也被取消,而横行的渣土车也得到了控制。这样的结果让老和很高兴,朋友们的劲头也更足了。“政府能听进我们这些环卫工人的意见,我很高兴。”

  除了民生新闻,老和和朋友们的政治话题还包括国际新闻。上次印度洋海啸,新闻在电视里才播,几个朋友便赶到了老和的报亭,除了捐款之外,大家还各写几幅字画,捐给了红十字会。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他哈哈地笑着,很满意的样子。

  一个伟大的

  “看厕所的”

  刚从仙林搬到这里看厕所时,老和吃了不少亏。有人上厕所不给钱,还骂骂咧咧的:“不就是一个看厕所的嘛。”这样的话,老和听了不少,心里也很不舒服。但现在,他已经坦然了。“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我也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看厕所的’。”老和笑着说。

  老和的和气和热情终于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名气传了出去,小区的很多人开始对这个“看厕所的”刮目相看。一些居民甚至把自己的孩子拉到老和面前:“和师傅,你看,要不你就教我家儿子练书法吧,价钱你定。”老和连连摆手。“我不教,我毕竟不是专业的。我只能帮你找个书法比较厉害的朋友给你辅导辅导。想让孩子走书法的路,还是得请专门的老师。”

  虽然老和是个看厕所的,日子过得也紧紧巴巴,但他是个耿直的人,他坚持不肯做误人子弟的事。“好歹我在这一带有点名气了,我可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他说除了带学生,其它事情他很愿意代劳。小区里,谁的小店开张,谁的店铺要挂几个招牌,老和肯定一口就应下来,写到对方满意为止。老和甚至还帮别人代写喜帖和奖状。要不是特别劳心动力的事情,老和从来不肯收一分钱。知道老和人好,雨花新村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太还找了过来,让老和帮她填写汇款单寄给她妹妹。

  “钱我不肯收,后来她硬塞给我两袋瓜子。这让我很感动。”老和桌上放了不少东西,有茶叶、饮料,甚至还有零食。老和说,都是街坊们作为酬谢塞给他的。“这也是让我快乐的原因。”

  临走时问老和,窝在这样的一个小亭子里会不会觉得委屈。老和笑着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简陋,但可以和朋友‘调素琴,阅金经’。我已经满足啦。”快报记者 黄卓琳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