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辞职 一度哽咽
10日上午9点,布莱尔召开内阁会议,告诉阁僚们他们其实早已知晓的决定,即他将先辞去工党领袖职务,在给工党7周时间选举主席和副主席后,在7月初卸任首相。
英国财政大臣、布莱尔的准接班人布朗对布莱尔10年来对工党、对英国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北爱事务大臣彼得·海恩形容会面是“真挚”的,还有许多笑声。他说,布莱尔不想举行任何大型的仪式。
然后,54岁的布莱尔于当天中午飞抵他1994年宣布竞选党魁的地方———英格兰北部塞奇菲尔德选区,受到当地支持者的热烈欢迎。
在特里姆登工党俱乐部内,早生华发的布莱尔身穿深色西装,系着鲜红的领带,面带笑容,走上讲坛,在场人士全体起立,鼓掌欢迎。
在热烈的掌声中,布莱尔表示,他的政治生涯开始于塞奇菲尔德,因此也选在这里宣布下台的消息。
1983年5月20日,而立之年的他也是在这里当选英国议员,登上政治舞台。如今,布莱尔再次回到他政治道路的起点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自己即将告别政坛。
布莱尔首先感谢选民对他的支持。但他的笑容逐渐变得僵硬,最终他长吸一口气,毅然宣布辞去工党领袖职务,并将于6月27日向女王辞去首相的职务。
他说:“我已经担任这个国家的首相10年之久,我想这对我本人和这个国家来说都足够长了,有时候克服权力诱惑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它放下。”
听众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布莱尔一度哽咽。神情激动的布莱尔在讲话中回顾了在任10年的政治历程,称他的政府使英国更加强大,并希望工党继续坚持“新工党”路线,以连续第4次赢得大选,继续执政。
最后,布莱尔夫人走上台来,与布莱尔热情相拥。布莱尔走下讲坛,支持者也纷纷起身,与他热烈拥抱。而在会场外,一些反战人士身穿橘红色的囚服,举行示威。
告别之旅 周游列国
在宣布辞职后,布莱尔5月11日将飞赴法国,会见当选总统萨科齐。
在访问法国后,布莱尔还将于下周飞赴华盛顿,最后一次以英国首相的身份会见美国总统布什,就伊拉克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举行会谈。有人猜测他可能利用这次访问领取美国国会2003年颁发给他的金质奖章。
由于追随布什发动伊战,布莱尔在英国国内的声誉江河日下,由执政当初的香饽饽一下子变成了众人批判的靶子。本来,在布莱尔执政的10年间,英国经济持续增长,失业率不断下降,教育和医疗经费稳步增加,英国迎来了二战后最长的经济繁荣期。但是,由于伊拉克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布莱尔10年辛苦就此付诸东流。
在许多英国人的眼中,他不过是布什的一条“哈巴狗”,无端将英国士兵推向战场,流血牺牲。但布莱尔坚持认为,他的决策符合英国的长远利益。
在同布什举行最后的任内会晤后,布莱尔本月底还将风尘仆仆地远赴非洲,访问南非和其他几个非洲国家。
在非洲之旅之后,布莱尔还将于6月6日至8日在德国海利根达姆出席八国集团峰会,然后在6月21日至22日在布鲁塞尔参加欧洲理事会峰会。
在完成上述一系列出访后,布莱尔将离开英国首相的位置,而继任者很可能是现任财政大臣布朗。
布朗准备 出山接班
作为布莱尔的准接班人,布朗计划于5月11日发表演说,向英国描绘他未来的执政蓝图。
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将于13日或14日开会以决定党魁选举的时间表。尽管财政大臣戈登·布朗不太可能遭遇重量级对手的挑战,布朗和工党副主席候选人也得参加一系列的竞选,选举结果预计将于6月30日公布。
目前有两位已经表态有意竞逐领袖的人,他们都是左翼议员,分别是:约翰·麦克唐奈和迈克尔·米彻。
但是,有意角逐工党领袖或副领袖者必须首先得到44名其他工党议员的支持。目前的形势显示,工党内部只有布朗可以得到这样的支持。如果胜出,布朗届时将自动成为英国新首相。
有报道说,布朗将大刀阔斧地撤换一大批内阁大臣。英国反对党领导人戴维·卡梅伦因而嘲笑布莱尔的政府将变成一个“活死人政府”。他说,在今后的7周里,英国政府将陷入瘫痪。
对此,布莱尔反驳说,他将在未来几周出台一些新的教育、医疗和治安措施。唐宁街10号表示,在今后几周内,布莱尔和内阁部长们将非常忙碌。王辉
■相关
在主政英国10年之后,英国首相布莱尔5月10日又回到他梦想起飞的地方,宣布辞去工党领袖职务,并将在6月27日作为英国1个世纪以来第二位在位10年的首相走下首相宝座。布莱尔的好友博尔顿表示,除非布莱尔接受一份重要的国际职务,否则布莱尔料将继续担当塞奇菲尔德的议员直至下次大选。
《泰晤士报》9日报道说,在宣布离任时间表后,布莱尔有意创立一个旨在推动世界不同民族沟通与融合的基金组织,并把主要精力投入其中。
报道援引布莱尔一名顾问的话说,这一基金会主要参照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基金会创立,总部将位于伦敦。除上述议题外,布莱尔还可以利用这一基金会在有关全球变暖、非洲发展和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上发挥余热。
不过,布莱尔助手说,基金组织的组建工作正处于初级阶段,“布莱尔正式离任后才会开始认真考虑这一问题”。他们认为,布莱尔辞职后仍将保留自己的议员资格,直到下届英国议会选举,“除非他所从事的工作要求他必须长期呆在伦敦以外的地区”。
此前有报道称,布莱尔卸任后可能成为美国总统布什在中东地区的和平特使,或者取代沃尔福威茨担任世界银行行长职务,但布莱尔助手对这一传言予以否认。
“他不会寻求那样的官方职务。”一名助手说。徐超
酝酿发挥余热 不寻求官方职务
北爱和平激活 布莱尔功劳不小
姑且不论布莱尔回到他本人所在的选区最终宣布自己离任时间表的用意,但现在人们的猜测集中在他宣布时间表的时间上。在正式宣布的两天之前,北爱地方政府在停止五年之后正式恢复运作。
在北爱尔兰地方议会五年来首次恢复权力运作时布莱尔选择正式宣布离任,以此提醒着英国人:北爱的和平进程已经重新被激活,并且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身为首相的布莱尔居功至伟。北爱尔兰和平进程最终能够开花结果,布莱尔算是卸任前交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外界普遍认为,作为亲手所大力推动的北爱尔兰和平进程开花结果,布莱尔比任何人都更希望这项成就为他的政绩增添光芒,并且永留史册。
有趣的是,爱尔兰总理埃亨和布莱尔处境十分类似,在布莱尔宣布了离任时间表之后,前者也可能在本月24日的大选后就会失去政权。布莱尔在欧洲任期最长的领袖排行榜中位居第三,而埃亨则是名列第四。但两人均在任期将届之际,因为北爱的和平进程而达到自己政治生涯的高峰。
两人在上任后不到一年就针对北爱和平展开了谈判,并于1998年签署了和平协议。这项协议是迈向权力分享和结束暴力的起点。现在,两人双双进入离任倒计时。 广文
布莱尔一度哽咽
■解读
刚出任首相时,布莱尔在外交政策上没有任何直接的经历,但在离开首相这个位置之际,他想必认识到,让历史记住他的则基本上是他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他将英国人送上伊拉克战场。
但在美国,布莱尔至少可以以一名国际领导人的形象留在美国人的记忆里。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几小时,布莱尔便宣布,无论未来发生什么,英国都将和美国“肩并肩”地站在一起。今天,人们很容易将布莱尔与小布什之间的密切关系当作分析其外交政策的一个依据。但在布什当选美国总统之前,布莱尔与布什的前任克林顿同样建立起密切关系。
布莱尔在担任首相期间与这两位白宫“掌门人”建立了相当密切的关系,而建立这种密切关系,布莱尔的真正目标并非是要与哪一名美国总统构建一种私人联盟,而是以此来打造英美之间的国家纽带。
有很多人认为,2003年入侵伊拉克,证明布莱尔像奴隶一样紧随布什的步伐。这样的看法并不客观,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应该再次“拜读”他的芝加哥演说记录。这段演说证明,布莱尔在布什以及其新保守派顾问团掌权之前就已经相信“人道主义干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如果说即将卸任的布莱尔现在仍确信,他对伊拉克以及其他地区采取的军事行动乃正确之举的话,那么对于其欧洲外交政策所取得的成绩,他可能就更多地抱有一份悔恨之情了。实际上,刚开始时,布莱尔还是受到欧盟领导人欢迎的。
在第一次出任首相期间,布莱尔也曾热情积极地倡导英国应成为欧元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这种积极并未得到英国选民或者说戈登·布朗的支持。布朗曾指出,英国只有在他的财政部被欧盟成员国说服的情况下才能加入欧元区。也就是说,英国的加入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因素而不是政治因素。
可能是为了弥补未能加入欧元区做出一些补偿,布莱尔将于6月以首相身份采取最后一个行动:支持“瘦身版”欧洲宪法。这将再次激起有关英国与欧洲关系的大讨论。而2004年,法国和荷兰选民都对欧洲宪法说了“不”。杨教
布莱尔为世界做了什么?
布莱尔感谢选民对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