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陈慧将刚满6个月的儿子,托付给了父母,与丈夫一起走进大城市打拼。她想给儿子积累财富,买房子、买汽车……
但从小没有享受到母爱的儿子,却刻意躲避着父母,终日不回家。母亲节前,孩子的母亲痛苦地告诉记者:“我现在才知道,再多的金钱,也替代不了母爱。”
在外打工的日子
儿子变了
昨天,记者在梅山铁矿附近一个花草大棚内,见到了陈慧。大棚内密不透风,闷热异常,记者拿了一个温度计测量了一下,温度竟高达40℃。皮肤被晒得黑里透红的陈慧,正汗流浃背地在大棚里拔草。
大棚内除了栽了许多芦荟,还留了约三十个平方米,当做起居室,床连着锅碗瓢盆,条件十分简陋。她告诉记者,她和丈夫乔先生出来打拼,辛苦这么多年,还不是为了儿子,没想到儿子却不领情。
陈慧出生在淮安。高中毕业后,她在当地一家服装厂结识了大学毕业的乔先生。其时,乔先生是服装厂一名技工。婚后,夫妻二人不甘心一辈子蜗居在一个“小地方”。1991年,他们将刚满6个月的儿子丢给了父母,决定到大城市闯一闯,为孩子的将来积攒一笔财富。
他们去过南通,到过上海,最后辗转来了南京。15年间,他们给人做过保姆,帮人带过孩子,照顾过老人,卖过面条,卖过帽子,替人种过花花草草,吃了很多辛苦。去年,他们落脚在雨花台区,在梅山铁矿附近租了20亩地,盖起了大棚,种起了花草。日子也渐渐红火起来。一年能挣上数万元钱了。他们还计划再拿20亩地,扩大经营,挣更多的钱。不料,成绩优异的儿子此时却不肯上学了。陈慧心急如焚,连夜与丈夫一起风风火火赶到老家,劝说儿子一定要完成学业。然而,令他们意外的是,儿子执意要与他们作对,他们劝说越多,儿子辍学的念头越坚决。最后,儿子堵了他们一句话:“爸爸妈妈,我从小到大,你们若教过我一道数学题,我一定考上大学给你们看,但是你们没有!”
为和儿子沟通
父亲开始学电脑
儿子变了,他压根不愿意搭理他们。“我们跟他讲一百句话,他懒得回我们一句话。”陈慧说,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和丈夫辛辛苦苦,一心只想多赚点钱,让儿子过上好日子,却落到了这般田地。
“我已经整整2个月没有见到儿子了。”陈慧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儿子辍学后,她便将儿子接到了南京。为了弥补过去对儿子的冷落,她和丈夫也动足了脑筋。
儿子想学电脑,夫妻二人赶紧取出存款,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脑,并装上宽带,但儿子却根本不领情。与父母住了一段时间后,他便只身去安德门劳务市场,自己找工作去了,再也不与父母联系。乔先生非常着急,多次去劳务市场,一家一家查底根,找儿子下落。有一次,他找了一个月,好不容易找到了儿子,不料儿子第二天就辞职了,连工资都没要。此后,乔先生又多次找到过他,而每次结局都一样,儿子总是辞职。为了能联系上儿子,他给儿子买了一部手机。儿子接受了,但他第二天就把手机号码换了。父母的苦心又白费了。
儿子在电脑上,贴了一个QQ号。乔先生喜出望外,认为这是与儿子取得联系的一个好办法。为了联系上儿子,从没接触过电脑的他,买回了一堆有关电脑方面的书籍,在干完农活后自学。如今,他已经会用电脑了,在QQ上与别人聊天也游刃有余。有一次,他还在QQ上与儿子对话了。然而,儿子知道父亲学会QQ聊天后,就再也不上原来的QQ了。他压根就不想与父母联系。
“再苦再累,我都不怕,我就怕他在外面闯纰漏。”陈慧担心极了。干农活十分辛苦,凌晨5点就起床摘花,白天在农贸市场里卖,晚上在超市门口卖,一天忙到晚。换作往日,她倒在床上就会呼呼大睡了,现在她却经常失眠,因为儿子亮亮让她牵肠挂肚。
儿子:
你们走了,以后会后悔的
“孩子变成今天这样,都怪我们,我们没有想过孩子的心理需求。”陈慧说,打工15年期间内,她和丈夫,一年最多回家一次,有时过年都不回家。上小学时,儿子每次在他们离开家时,都会拼命地抱着她的大腿,哭着说:“妈妈,你们不要走了,不要出去打工了。”
亮亮的外公,是淮安实验小学校长,他告诉记者,为了留住父母,小亮亮动足了脑筋,他曾经用交白卷的方式,威胁父母回家看他。他还记得,亮亮上小学六年级时,参加了全市中小学生作文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内容他已经记不清了,但是作文的标题,他永远记得,孩子写了《我是孤儿》。“我们很疼爱他,但是没有用,他就要他的爸爸妈妈。”外公说。
上初中时,亮亮性格变得很叛逆,每次父母外出打工时,他都一脸不高兴。“我们出去打工赚钱,都是为了你,以后要给你买房子,买汽车,供你上大学,给你娶老婆。”陈慧每次都这样劝儿子。“我不娶老婆,我不要钱,我就要你们待在家里就行了!”儿子每次都气急败坏地嚷嚷,“你们今天走了,以后会后悔的。”
把孩子托付给长辈实出无奈
“哪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陈慧说,在外打工的日子里,她也经常想念儿子。看到外面卖娃哈哈,她会想到“这是亮亮最爱喝的”;看到别的孩子背书包上学,她会惦记“亮亮是不是也去上学了”;看到别的孩子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场景,她会忍不住哭一场。
其实,她也曾经想过,要把儿子带在身边。但考虑再三,她还是放弃了。她担心孩子跟着他们受苦,而且他们的工作不稳定,有时三两个月就要换一个地方,他们担心颠沛流离的生活,会让孩子的学业受到影响。
“在家中,至少比较稳定,有爷爷奶奶、公公婆婆疼爱。”陈慧认为孩子在家中,会生活得更好一点。她和丈夫每个学期,都会寄3000元钱回家。
3000元钱不是一个小数目。一枝扶兰批发只卖5分钱。陈慧与丈夫要卖6万枝,才能挣到这一笔钱。可为了保证儿子吃好穿好,他们寄钱回家时,眉头从没有皱一下。
陈慧的一双手,十分粗糙,她的手心,一年四季呈草绿色,指甲缝里黑糊糊的,用了很多种洗涤剂,但却怎么也洗不干净。天天干活,草绿色还没有洗干净,又染上手了。但儿子似乎并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在外出的两个月内,他没有给父母打过一个电话,报一个平安。
儿子以前说过的一句话,更让她和丈夫内心充满酸涩,儿子曾说过:“你们的钱,我一分不要,我看你们挣钱干什么!”
借快报
向儿子道歉
亮亮今年才16周岁。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是不会要他的。不过,陈慧说,这一点她根本不担心。儿子虽然没有成年,但个子已经长到一米八零,长得又高大又帅气,外表让人满意。
“他找不到工作倒不是我最担心的,我压根就不指望他上班赚钱,我只希望他不要在外面混,失去了管束,学坏了。”陈慧说。
“儿子今年16岁了,一直不能原谅我们把他一个人丢在老家,他恨我们。我能理解儿子,一切都是我们的错。”陈慧想借现代快报,正式向儿子道歉。她说:“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愿意放弃今天的一切,在家陪儿子。”
“儿子,妈妈错了,请你谅解,请你回家看看,好不好?你一个人在外,妈妈好担心,好害怕。儿子,你在外面,一定要好好的,千万别学坏。”
陈慧还托记者写上一句话:“普天之下出来打工的兄弟姐妹们,请听我一句忠告,再苦再累再难,你们都不要忘了自己的孩子,忽视他们的精神需求,父爱母爱是伟大的,金钱替代不了亲情。可惜我懂得这一点太晚了!”快报记者 钟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