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您该吃药了。”躺在病床上的张大妈笑了,她还是头一次在医院里听到这么亲切的称呼,她高兴地说:“好,好,值得推广,比以前喊床号暖人心多了。”昨天,经过两个月的试运行,30名心脏内科的患者正式成为南京第一医院的医护服务质量监督员。目前该院已经采纳了监督员提出的4条服务改进意见,比如护士不准穿高跟鞋上班,不准喊床号,加强伙食等。一位患者告诉记者:“这样有人情味的服务,希望每家医院都有。”
新鲜的“注意事项”
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脏内科,有个“不成文”的护理人员注意事项,记者仔细翻了一下,与一般的硬性规章制度不太一样。这些“规矩”都是患者提出、院长亲批定下来的,医生和护士如果违规了,还要扣钱。都有些什么规矩呢?住院部女医生上班不准穿高跟鞋;医生护士进患者病房要先敲门;护士能回答的问题,不能说不知道,不允许推诿等等。这些“繁琐”的规定让人瞧着新鲜,甚至还规定护士与患者交流时,不允许称对方的床号,要做到微笑服务。该院心脏科一位护士长告诉记者:“刚开始还确实有点不习惯,因为心脏科有3个病区,光记床号就头昏眼花了,更别说记每个人名字了,但适应一段时间后就照做了。”南京第一医院副院长陈绍良说,有个患者曾询问复查时间,一名护士绕了半天也没有说清楚,事后他知道了,扣了护士一定的奖金。从此,大家就开始重视这些规定了。
如何喊病人是门学问
说到充满人情味的称呼,最初提意见的是南京一名离休干部老张,他刚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心情愉畅,但是护士跑过来说:“22床,赶紧吃药了。”一句话惹恼了老张,他心想,去商场买东西人家还称自己师傅呢,到医院就成数字了。护士也挺委屈,按照三查七对的原则,必须喊床号,才能确保给的药品不出差错。回到家后,老张发了个短信息给院长。陈绍良告诉记者,正因为患者的这一举动,一下让自己有了新想法,不如将这些人聘为监督员,更好地进行医患沟通。他仔细想了一下,称呼还真是大有学问。曾经有个20多岁的护士称一个80岁的人为老大娘,不仅护士别扭,人家也不乐意:“我年龄这么大,可以当你的奶奶了,居然喊大娘。”所以,医院反复推敲,定下了规矩。如果年轻护士知道患者职业的,就喊人家老师或教授,如果不知道,年龄大一点的喊爷爷奶奶,中年人就喊叔叔阿姨,如果是差不多大,就喊名字。陈绍良笑着说,反正嘴巴要甜,一定要使患者高兴,这也有利于患者康复。
通讯员 张子青
快报记者 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