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2版:嗑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我的千岁寒》:读顺溜都难
· ■鲜书候尝
· 心态也要整形
· 文化名人的 体温与手泽
· 王小波需要时间的检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4 月 27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王小波需要时间的检验
  今年4月11日是王小波去世1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日子前后,国内文化届人士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以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文坛独行侠。本周一,适逢国际读书节,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发有做客快报“生活南京”,畅谈了他所“认识”的王小波,并与网友们进行了坦率的交流。

  回到常识是王小波最大的价值

  黄发有1999年博士毕业,之前他已经看过王小波的许多作品。由于对王小波及其作品始终怀有浓厚的兴趣,王小波顺理成章地就成了黄发有的研究对象。“王小波的最大价值就是他倡导回到常识。”黄发有举了个例子,“王小波说,文化是蔬菜,伦理道德是胡萝卜,这没有错,但是如果说蔬菜就是胡萝卜,那一定是错的。”黄发有认为强调常识、尊重常识是王小波的一个核心观点。“王小波的意义在于,他对常识的表达,竟然会被很多人很自然地认为是惊世骇俗,石破天惊的东西,而当常识被误读为非正常的东西时,就更加衬托了尊重常识的现实需要。”黄发有表示,王小波的小说很多也都是在追求常识性的表达,比如对唐传奇戏讽的《青铜时代》。

  王小波不是破墙而出的怪物

  王小波有一篇著名的随笔《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而在喜爱他的读者心目中,他也是特立独行的。黄发有赞赏王小波的独立思考,但是同时他认为把王小波的思想和文学成就拔高到一个“独一无二”的地位是不妥当的,“王小波不是一个破墙而出的怪物,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他思考着那些‘常识性’的问题时,国内思想界也有很多人在思考这些问题,而且他本人也受了很多西方传统思想的影响。”黄发有表示,很多人喜欢王小波的作品,是因为喜欢他的语态,他的反讽式的表达吸引了众多读者,但是这种表达方式在当时并不只是他一个人在运用,有好些作家都在熟练地使用,比如对《西游记》、《水浒》里某些经典章节进行反讽的李冯。

  王小波生前为什么遭“薄待”

  王小波生前不为文坛所接受,他的作品经常被退稿,他的书很难出版,而事实证明王小波的作品很有价值,也深受读者的欢迎。因为黄发有最近正在研究文学与传播的课题,所以他对此有自己的解读。“说穿了,是因为他一直生活在文坛的圈子之外,他要被这个圈子认可还需要一定时间。”黄发有认为王小波作品中的性描写,也是他遭受“薄待”的一个原因,“《黄金时代》里面牵涉到性描写,这类描写在当时非常敏感,也非常有意思,在香港出版的时候,《黄金时代》被改名为《王二风流史》,所以就有人认为王小波只不过是写这种风流艳史的作者,甚至是不入流的作者。”

  王小波是一位重要的作家

  提起王小波的小说,每一位读者都有自己的最爱。黄发有认为王小波最好的作品不是《黄金时代》,而是《青铜时代》,而《白银时代》已经写得有一些模式化。“《黄金时代》当然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王小波对知青的表达和其他知青作家的表达不一样,这一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没有必要夸大王小波的价值。我认为他确实是很重要的作家,但是绝对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跨时代的作家,这里面有夸大的成分。”在谈到王小波的作品是否已经成为经典时,黄发有表示,“经典这个词现在已经用滥了,一部作品是否是经典需要时间的检验,判断王小波的小说也是这样,它离我们太近,我觉得得再过三十年后再看。”            

  快报记者 倪宁宁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