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1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中国的新革命
· 明朝那些事儿
· 自由的代价
· 破译宋美龄长寿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4 月 2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中国的新革命
  本书描述了中关村1980年到2006年的历史进程。作者花费了三年的时间,采访了三百多个人物。有在中关村捞得身家亿万的企业家、世界500强的超级大鳄,也有出师未捷的悲剧英雄。所有的那些雄心、野心、权谋、商战、虚与委蛇和彻底疯狂,伴随着云谲波诡的政治风云,在中国的大地上起起落落。

  中关村的女人们

  女性被描述成聪明、时尚、漂亮,既会撒娇又能挣钱的“粉领一族”。人人都说计算机是个“男人世界”,可是中关村人有理由对此表示怀疑,因为这里的人有一半是女性。

  这些公众眼里最成功的女性,她们都很聪明,敏感,富有激情。除此之外,她们身上很难找到通常意义上的女性魅力。至少在公开的场合,她们更多地具有男人品质,独立,自信,不断进取,工于计谋。王小兰、马雪征、吴士宏这些中关村最著名的女性,全都是所谓“女中豪杰”。

  杰出女性和杰出男性一样,都是属于全世界的。要想品味两者区别,听听祁燕的话就知道了。这位华旗资讯的57岁的副总经理有一次这样谈论女性:“人生就是三件事儿:看别人干活,自己干活,领导别人干活。”当时她的面前有一大群女性,个个都非等闲之辈。她们聚在一起讨论一个男人的话题———“2005年中国经济高峰会议”。她看着她们,一个一个点着她们的名字说:“你们赶上了好的时代,像卓荣,像香玉,她们都像北京香山五月的杏,那么白。李莹像她开的宝马车。我是落花流水春去也,这个年龄没有和大家相比的。不过,年龄永远不是障碍。二十如花,三十如玉,四十玉树临风,五十镇宅之宝。”这最后一句话当即博得掌声一片,后来成了中关村女性的圣经。

  祁燕并不是永不衰老的女性,但是她的职业生涯却让中关村人———包括那些底层农民工和那些高级白领们,为之惊讶。她出生在北京。新世纪开始时,她已年过半百。在别的地方,这样年龄的女人要被年轻人当做“老太太”了,但她仍然风度迷人、热力四射。

  祁燕在技术方面是外行,也不具有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专门训练和实际经验。然而她的异乎寻常的公关能力和她的世事洞明,使她成了一个难得的“珍宝”。

  关于祁燕的种种传说全都证明,那些手握权力、处处设卡的政府部门一遇到这个人,就会变成一路绿灯。有一个故事说,她让公路建设部门改变计划,在四环路上增设一个进出路口通往“硅谷电脑城”,让公交公司在中关村电子城门前竖立站牌,让电话局同意数百商家整体搬迁而不必改变原来的号码……而她在打通所有这些关节的时候,居然连一碗方便面也没请人家吃。

  祁燕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备尝甘苦贵贱。她的日子过得如行云流水,并不十全十美,但却总是发生让人激动的故事。她的脾气刚烈,但也会哭。她对属下相当严厉,但是没有一点恶意。

  祁燕的年龄始终都是周围同事的话题。20多岁的时候,她和一群40多岁的人在一起工作;40多岁的时候,她和一群20多岁的人在一起工作。她迄今为止已经换了7份工作,互不相干,跨度极大。其中有3次“跳槽”发生在48岁以后。2004年12月,她再次跳槽,成了华旗资讯的副总经理。

  媒体记者闻讯赶来,围着她问为什么又要改换门庭。于是她讲了一个故事:从1520年以来的484年中,世界上只有85个机构存活至今,这些机构中有50个是大学。“为什么呢?”她自问自答,“大学靠的是理想,靠的是梦想。我想中国的女性企业家也一样。”

  这些话大而化之,不过,这不重要。她的迄今为止的职业生涯已经给中关村的“打工族”提供一个范例,让大家以更加乐观的情绪看待计算机世界所谓“吃青春饭”的局面。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