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在模范马路种点葱种点蒜
· 书法家丁芒现场挥毫献爱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4 月 2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在模范马路种点葱种点蒜
汪老太太有块“乐土”,边种边卖,图的不光是钱
黄卓琳
  家住模范马路的汪老太太是位独居老人。守着家门口的“半亩薄田”,她过得可充实了。

  守着30平米的菜地

  大清早,记者在模范马路一六六巷附近看到汪老太太时,她正蹲在“田间”,弓着背眯着眼仔细观察自己菜园的长势。这是一块30平方米出头的菜圃,沿着小区的栅栏,长长地排成了一个长条。菜圃不大,东西却应有尽有。靠最北边的一块方形地里,种了一片大蒜,大蒜长得势头很好,一个个都争高头。靠南边的栅栏边上种的是小青菜,小青菜还很嫩,柔柔弱弱地发出浅绿色的光。中间种了一排蚕豆,虽然还没到收获的季节,豆荚却已经出了头。边上是“马兰头”“菊花脑”。再远一点是一排葱,小小的一团,像个点缀。

  这30平方米的地方,是汪老太太的乐土。“这小片以前是个茅厕。茅厕拆了后就成了乱砖堆。我搬了几天,又培了土,终于可以种点东西了。”她看着菜园,满心的喜悦,似乎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

  顺便兼职当菜农

  正聊着,栅栏外面热闹起来。几十个农民扛着各种菜来到栅栏外的小路上,摆起了摊。自从附近的马路被整改之后,农民们把菜摊摆在菜场边的小路上。“老太太,菜长得不错嘛!”菜农们隔着栅栏和老人招呼着。菜农们这边卖菜,那边汪老太太整日在菜园里摆弄自己的苗苗们。一来二去,都很熟了。

  “老太太,今天有什么菜?”一个戴眼镜的妇女拎着菜从栅栏边走过,探头对汪老太太招呼。“菊花脑和马兰头还要啊?”汪老太太支起身子。“这小青菜还卖?”妇女问。“这个不行,才浇过粪,不能吃。你看看这菊花脑,才摘的。”老人拎了一大袋“菊花脑”给妇女看。

  妇女显然很满意,递给老太一元钱,接过了塑料袋笑着说:“老太太,你的菜我放心!小青菜能吃了给我留一点啊!”

  老太太一个人住,地里的菜吃不完。除了邻居们偶尔来拔些做菜之外,很多菜都浪费了。和老太太熟了,菜农们便向老太太建议:“你也卖卖看。”老太太便也兼职成了菜农。

  “随便卖卖的,高兴就给个1元2元的。”老人说。

  “我告诉你啊,她的菜保证不打农药,纯绿色的环保菜哦。”诧异的是,连栅栏外的菜农竟也回头对着记者夸了老太太几句。

  老太太高兴极了。看得出来,菜圃带给她的快乐不是一个月几十元的额外收入,而是别人对她菜圃的肯定。

  舍不得这救命的菜圃

  对于这个菜圃,汪老太太倾注了全部的感情。每天天不亮,汪老太太就起床了。洗漱完的第一件事,就是戴着帽子去自己的菜圃看看,浇水、捉虫。这似乎已经成了汪老太太这些年来固定的节目。菜圃就在自家小区边的一块荒地上,走过去不过两分钟。

  说起菜园,老人很高兴。她想找个词语来形容自己对菜圃的感情,没想出来,只得一遍遍说:“每天都想来,不来就想。”菜圃是汪老太太住进小区后第二年开出来的。

  “40多年了。”老太太说。老人18岁那年成了南京邮电学院食堂的伙夫。之后,在学校领导照顾下住进了职工小区。“那会儿大家的工资都很少,一个月20元出头,想养活5个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能补贴家用,让孩子们吃上新鲜的菜,汪老太太便在小区的角落里找了一小块空地,种起了蔬菜。这一种就是40多年。虽然老人的一个孩子因为贫穷夭折,但汪老太太还是觉得这个小菜圃对他们一家有救命之恩。

  这些年,菜圃给独居的她带来很多快乐,但老太太心里也有些不安。老太太告诉记者,这些年,学校领导多次找她谈话,让她不要在小区里种菜。但是她始终无法让步。

  “你看看这几棵树,”她指指菜圃边上几棵十几米高的水杉树,“这是我十几年前插枝插活的,都长那么大了。有感情了……怎么舍得这个菜圃呢?”断断续续地解释自己的固执时,老太太眼里盈盈地有东西在闪亮。

  快报记者 黄卓琳 文/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