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而纯粹的读书有点淡了
“工作那么忙,哪还有时间看这些纯文字的东西”,在外企上班的周先生说,下班回家看一会儿电视,也就睡了,根本没有时间看书,看报纸也就是看看图片和标题。周先生的情况是现在很多上班族的典型代表。
不光大人没时间,孩子们也同样出现了远离图书的现象。“现在能够吸引孩子的东西太多了,和书相比,还是动画片好看一些”,市民陈太太告诉记者,她的小孩一有时间就是看电视玩电脑,书籍对他的吸引力远比不上色彩绚烂的动漫,“孩子们聚在一起,讨论的都是什么奥特曼之类。”
“第一名,易中天《品三国》;第二名,于丹《<庄子>心得》……”昨天,记者在南京新街口大众书局3月畅销书排行榜上看到,3部《百家讲坛》的书作占据着排行榜的前三位。而在前20名的书目中,有9本是关于美容保健方面的书籍,以前畅销的文学类图书已经非常少了。在新华书店等处,情况也差不多。
大众书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代人更多地注重自身的修养,从内而外,看文化类图书养心,看保健类图书养身。”
“另类阅读”越来越流行了
“买书、看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那我上网看电子书算不算一种阅读呢”,新华书店的一位老店员说,现在很多书在网上都有电子本,不用买书看了。记者了解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上网看书已经成为相当流行的方式。“上网看书方便啊,又不用花钱买”,市民陈先生说。记者在网上浏览了一下,几乎书店中的畅销书,网上都有电子本。
“还上网看书,你太老土了”,在南京读大学的王同学一扬手里的手机告诉记者,现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是看手机书,“从网上下个电子书到手机里,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说着,他就打开了手机中的电子书,文字显现出来,就像看短信息一样。据了解,除了手机外,一些MP4、掌上游戏机等也能看电子书,“不过,也就是坐车什么的时候才看一会儿,平时可没时间。”
见习记者 陶维洲
昨天是第12个世界读书日,记者走访南京图书市场,对一些市民进行调查后发现,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正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传统而纯粹文学性的读书似乎正成为人们的往事。
朱永新:
少一点烟酒味
多一些书卷气
金陵“读书节”开始
快报讯(记者 陈英)昨天是“世界读书日”,浓浓的书香也飘满了金陵。在昨天的南京市第十二届读书节开幕式上,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局等多家单位为读书节和“农家书屋工程”捐赠了60万码洋的图书,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能够与书为伴,与书结友。
今年的读书节活动为期37天,读书节期间的主要活动有:“手拉手”城乡一对一体验、好书推荐、金陵播客大赛、大型惠民书市、“我与新华书店的故事”征文、“我爱南京”读书作文竞赛、“南京读书节节歌”彩铃大赛、“我爱南京”演讲总决赛等,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群众性读书活动来营造全市浓郁的读书氛围。
快报讯(记者 赵丹丹)昨天是世界读书日,清凉山公园内崇正书院重开,新的凤凰崇正书院正式揭牌,从此清凉山公园将成为读书主题公园。
昨天下午记者走进这里,装修一新的崇正书院焕然一新,古色古香的书院透着人文气息。据介绍,新开放的凤凰崇正书院将分为三大块,“养正书坊”将对市民全面开放,市民可在书坊里看书,同时也可以购买书籍。而“书香天下”,将展示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下9大出版社的精品书,新书、好书,市民也可以来此品读书籍。而最大的“知行堂”,将举办一些琴棋书画培训、相关文化展览,同时将定期请名家大师来举办一系列文化讲座,欢迎市民来积极参与。
崇正书院重开
只是几本书,但低保户子女必须艰难选择
“快点走,那里有读书指南可以免费取阅……”昨天上午9点半,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摆放在南京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的《人文素养读书指南》就被读者竞相拿光,该馆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特意编印了3000册读书指南,免费发放给读者,每天300册,结果供不应求。
记者在图书馆的一楼大厅里看到,几位身穿九中校服的女中学生,正仔细翻阅着一本淡黄色封面的《人文素养读书指南》。刚刚考完一模的陆惠说,“现在有了这本读书指南,我就可以按照推荐,直接在网上下载电子版本了。”
“我还是比较喜欢传统的阅读方式……”66岁的刘祥宁翻阅着刚刚拿到的《人文素养读书指南》说,为了看书,刘祥宁一家三口特意在图书馆办了三张证,就是为了满足阅读需求。
南京图书馆馆长助理全勤告诉记者,这本小册子虽然叫“指南”,但其实是一本关于人文修养方面的读物简介,在为期一周的“世界读书日”期间,该馆每天都会在图书馆一楼大厅发放300册指南,欢迎感兴趣的读者前来取阅。
快报记者 郭芷冰
快报讯(记者 郭芷冰)“南图的叔叔阿姨要送我们书,可我全选了教辅书……”昨天上午10点,南京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新馆学术报告厅里,分别向20名玄武区低保户家庭子女赠送了价值200元的图书。在捐赠现场,当一摞摞扎着红绸带的图书被工作人员捧上来时,人们发现,这些孩子大多选了教辅书和工具书,选择课外读物的孩子很少。
“嘿嘿,我选的书马上就能拿到了”,正在上初一的杨磊说,刚刚考完期中考试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捐赠现场来,“我选的那些书,大都是平时妈妈舍不得给我买的辅导书和工具书。”记者问他,有没有挑选一些课外读物时,杨磊眨了眨眼睛说:“这次,我只选了一本脑筋急转弯,听别人说,多看这种书人的脑袋会变得很灵活,这样我才能考出好成绩。”
南图编印3000册读书指南教人读书
“让阅读成为中国人的习惯”,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这几年一直锲而不舍地在全国两会上为设立“国家阅读节”、改善国民阅读状况而鼓与呼。昨天是“世界读书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记者采访他时,他谈得最多的还是倡仪“少一点烟酒味,多一些书卷气”。
“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我们中华民族的阅读水平堪忧”,朱永新说,他举了许多数据佐证,2006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国民阅读(图书)率连续6年呈下降态势,并首次跌破了50%;国民中有读书“习惯”的读者大概只占到5%左右;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这个数字太可怜了,你知道犹太人是多少吗?64本”,朱永新连连叹息,而他之所以坚持要“把阅读进行到底”,是因为坚信阅读是当前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事情。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朱永新建议,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阅读活动,调动普通老百姓的阅读兴趣,营造出一个书香四溢的城市,让读书学习成为广大市民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让看电视、打麻将、喝酒、网聊、卡拉OK等占据我们生活的绝大部分休闲时间。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率先示范,生活中少一点烟酒味,多一些书卷气”,朱永新说。快报记者 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