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封面热点/封面专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股市真牛 八旬中风老翁忙炒股
· 公务员待遇终身制 制造新的社会不公
· 被妖魔化的 “一贯表现纳入量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4 月 2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公务员待遇终身制 制造新的社会不公
  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依法从事公务的公职人员,虽然从领导职务上退下来,但工资、福利、保健、医疗等级别待遇不变。

  《瞭望》新闻周刊调查发现,在我国不少地方,一些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待遇方面“能上不能下”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享受这种“待遇终身制”的公职人员级别在放低,人数在增加,已渐渐成为一种令民众与官员疏离的特殊待遇,制造了新的社会不公。

  (4月23日《瞭望》新闻周刊)

  “待遇终身制”,这是一个让人感觉非常刺眼、畸形的字眼。这个词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非常普遍,工人、干部、知识分子等不少阶层都享受着某种形式的待遇终身制,经过数年大刀阔斧的市场化改革后,既无效率又失公平的待遇终身制早已退出各行各业,代之以市场化的激励体制和退休福利安排。

  可蓦然回首,社会上竟然还存在最后一个完整保存着待遇终身制的堡垒,那就是公职人员的待遇终身制。一个流传很广的数据称,正是在这种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下,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以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

  真是让人唏嘘不已,主导着市场化改革的公职人员们,以改革铁腕打破了各行各业、各种形式的待遇终身制:打破教师铁饭碗、破除教师的终身制,引进竞争破除专家的终身制,破除各种“特贴人员”的津贴终身制,可恰恰没有将破除终身制的矛头指向自己,留下了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矛头只指别人不指自己,只破除教师、专家等社会人群的待遇终身制,而不破除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这实在是一种难以令人信服的改革举措。实际上,人事体制改革最应该首先打破待遇终身制的就是公职人员。

  如果说教师、专家的职务、待遇终身制还能引导社会尊师重教风气、强化以知识为荣的话,干部终身制只能强化社会的官本位意识,引导公众追逐权力。很显然,当人们发现当官的利益那么丰厚,可以终身享受一种非常高的待遇时,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必然会去追逐官员的身份———当下社会愈演愈烈的公务员热,正是这种官本位利益诱惑下择业者浮躁心态的反映。

  从破坏社会公平到伤害社会创富效率,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危害非常多———但笔者感到更大的危害是,这种终身制暴露出一些隐性问题:掌握着改革举措主导权力的公职人员,对一些社会群体搞起改革来雷厉风行,而自己的一些既得利益却舍不得放弃。比如说面向普通百姓的福利改革,实行了几十年的福利供暖制在一些地方已经终止了。普通老百姓享有的那点儿与计划经济伴生的福利,什么教育、医疗、住房、供暖,现在都已经改得差不多了。但如果福利改革的对象是官员,那就不一样了,改革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讨价还价、瞻前顾后、反复再三。对于普通老百姓,从来都是说改就改,而让官员放弃某种原有计划体制中的利益,却非得费尽力气去“赎买”,这实在有损改革的局部公平。

  比如说公车改革,这是一项针对官员的福利改革。作为计划经济形态下官员的一种福利,实践证明,公车在现实中带来了许多问题,公车私用、公车浪费、豪华公车竞赛等公车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好,那就对这种福利进行改革吧,可一项小小的公车改革,至今已经改了整整12年了,改到如今已经成为一场闹剧,从货币化补贴到半货币化模式,从乘车卡到公车标签,从加强管理模式到公车拍卖,屡改屡败、屡改屡失公信,在很多地方,车改异化为公务员“排排座分果果”式的变相加工资,公车问题成了中国福利改革的一个恶性肿瘤。

  经历了多年的洗礼,人们在认可改革总体公平性的前提下,也越来越希望看到改革在各个领域的公平。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应该起到表率作用,公职人员待遇终身制的确该终止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