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2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中国新革命
· 刘德华传
· 自由的代价
· 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4 月 2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
  本书作者以20多年时间研究中国近代著名女政治家宋美龄官场之外的生活经历,透过其衣、食、住、行等生活历史,首次向国内读者揭示宋美龄长寿106岁的内幕秘闻,是人们研究思考养生健体,克服疾病战胜疾病的知识性佳作。

  心静,长寿之本

  著名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句名言:“老年惟思静,万事不关心。”他的话说出了一个重要的养生哲理。那就是人的养生,重要的在于养心。

  宋美龄在台湾生活时期,曾经向同样高寿的国民党元老、四川人张群先生请教过他的养生哲学。一次,适逢已经从国民党中常委要位上退下来的“总统府资政”张群80岁寿辰,宋美龄亲自代表正在生病的蒋介石前往台北中山北路的张宅祝贺。席间,宋美龄询问张群平时饮食起居,以及他保养身体的秘诀何在。张群即应道:“别人都说人的长寿就是少吃一些美食,可是我恰好就是一个地道的美食家。从来就没有因为想长寿而酌减食量,只要我见了人间的美味,一定要先满足我的口福,然后才能考虑其他。如果说我的身体这样好,我想主要的原因,恐怕就在我的心宽上。”

  宋美龄感到有些意外,于是继续向张群询问如何才能做到“心宽体健”?张群告诉她说:“我的心宽养生,就是永远保持心情的愉快。不要让自己不愉快,也不要让别人不愉快。心情好了,也就是心静了。只有心静的人,也才会长寿的。反之,如果你再注意饮食,再注意锻炼,如果心里不能清静的话,所有一切都会白费力气的。”

  宋美龄对张群的话感触良深。因为没有谁比她更了解张群的从政经历了,一个当年和蒋介石一样赴日本、一样打天下的国民党高官,在眨眼间失去手中重要权柄以后,张群竟然能够如此心态平和地面对从身边消失的权势利禄,这本身当然需要非凡的毅力。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宋美龄对于养生学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特别是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病殁以后,从前在她面前唯唯诺诺的儿子蒋经国,在一夜之间已经将国民党所有党政权力系于一身,而她则顿时成了孤家寡人。面对世事的如此大起大落,宋美龄并没有采取寻常人所想见到的那种对权势、对荣利、对前景患得患失的忧愁与斤斤相争,而是断然采取了远离台湾,飞往美国纽约一个人过超然世外生活的做法。虽然她在临行前在一份书面文件中,隐隐流露出对蒋经国等人的不满,以及她在失去蒋介石以后的悲凉心绪,可是,宋美龄的高明之处则是世人所无法否认的,那就是以一个“超然”的姿态,来求得自己的“心静”。

  宋美龄到了美国以后,也并不是生活在超然世外的绝对真空之中,她心里仍然难免对往日的荣华富贵产生种种奢望与联想。宋美龄特别对美国纽约的饮食很不习惯,尽管这里曾经是她早年留学和生活的地方,可是她无法面对现状,特别是对于在纽约刚刚兴起的新快餐,产生了本能的反感。

  但是,有一天宋美龄在苦闷的时候读了圣经,上面有一句话触动了她的心灵:“平安即是生活。”从前,她虽然也常常把“淡泊名利”和“超然世外”当成了她的生活新哲理。

  宋美龄到了美国,也并不是每天都生活在顺境之中。尽管她希望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可是,台湾仍然还会有一些让她闻之不快的消息透过种种渠道传到她的耳中。而且自蒋介石死去以后,蒋经国和他的几个儿子,如蒋孝文、蒋孝武等人,也都在年龄不大的时候就过早地逝世了。这些亲人的英年早夭无疑会给宋美龄的心里平添许多忧愁和悲苦的情绪,可是,宋美龄善于应对“失意”带给她的烦恼,一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理性地对待一切不如意的事情,这也许就是宋美龄获取百年长寿的画龙点睛之作。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