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描述了中关村1980年到2006年的历史进程。作者花费了三年的时间,采访了三百多个人物。有在中关村捞得身家亿万的企业家、世界500强的超级大鳄,也有出师未捷的悲剧英雄。所有的那些雄心、野心、权谋、商战、虚与委蛇和彻底疯狂,伴随着云谲波诡的政治风云,在中国的大地上起起落落。
微软告错了人
盗版是一个毒瘤,一直寄生在中关村这个迅速成长的肌体上。微软自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始终被这个麻烦弄得一筹莫展。比尔·盖茨有一次说:“虽然中国每年的电脑销量有300万台左右,但人们不花钱买软件。总有一天,他们要付钱的。只要他们想偷,我们希望他们偷我们的。他们将会上瘾。因此,我们可以算出在未来十年的某一天,我们要怎样去收钱。”到了1998年1月,微软的反攻倒算真的开始了。
微软针对中关村的公司发起一连串攻击。一开始,它并没有现身台前,而是授权“北京中联知识产权代理中心”替它去“上访告状”。这“中联”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在1999年4月之前的15个月里,到白颐路上接连抓住13家公司的盗版事件,个个证据确凿,让工商局不能不严加追究,查封赃物,发布警告,又加罚款———最少2600元,最多者203796元。尽管罚款不多,却把中关村闹得鸡飞狗跳。
微软不在乎罚款多少,只要造出一个声势。所以尽管在工商局这里连战连捷,它还不甘休,又连续发动四桩软件侵权的诉讼。被告是中关村的四家公司。案子全由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来审理。法官是个中国人,可是却不能不站在法律一边。很多政府官员也来关心,苦口婆心解释“中国软件的实际情况”。法官说:“法院对案件本身只能依法判决。”结果当然对被告不利。第一家赔了微软25万元,第二家又赔了54万元,第三家和第四家的情况,看上去也是非输不可。
但当时最大的事件还是微软状告亚都公司。这不仅因为亚都在中关村名气更大,还因为,在它之前被微软送上被告席的,都是计算机制造商和销售商,而亚都是个使用者。倘若此案“亚都”败诉,司法史上先例即开,中国数以千万计的计算机用户都会面临同样危险。
根据保存至今的诉讼案卷,微软在针对亚都的诉状里列举事实如下:1998年11月,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海淀区工商局执法人员对被告的部分计算机进行清查,发现被告非法复制使用微软软件总计37套。除此之外,被告还承认营业所用的50台左右计算机内都装有盗版的微软公司软件。
亚都集团总经理何鲁敏接到法院传票,要他30天后出庭接受审理,这才知道微软已经把官司打上门来,不免措手不及。他赶快指示属下写出报告向政府求援。报告说:“被推上被告席的亚都公司,一不从事软件和计算机开发经营,二不与微软有业务往来,三不搞非法经营,却被排名世界第一的微软公司咬上,感到莫名其妙。”
盗版在中国成为一个严重问题,乃是多年积弊。1999年5月27日,法院开庭审理微软诉亚都一案。有好一阵子,中关村里人人都替亚都捏了一把汗,觉得它就要声誉扫地了。可是法官却戏剧性地注意到某些事情。微软不是在起诉“亚都科技集团”吗?可是它的调查人员一时糊涂,拿出来的证据都是“亚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这两个公司同在上地亚都大厦中,前者是母公司,后者是子公司,虽有亲缘关系,却毕竟不是一家。法官就这样找到了法律根据,驳回微软诉讼。他费了好大力气,终于让微软明白,它告错人了。
微软铆足力气打出一拳,竟打错了人,不免尴尬。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亚都债台高筑,同时面临60场官司,其中59场都是败诉,只有和微软的这个官司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