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火车提速首日·体验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贴着地面飞!南京到上海110分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4 月 1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昨天清晨6:20,沪宁线上有史以来最快列车驶出南京站
贴着地面飞!南京到上海110分钟
鲍铭东
行驶在沪宁线的上“子弹头”列车     快报记者 泱波 摄

  昨天清晨,6点20分出发,8点10分就已经抵达上海,提前了8分钟进站。这是南京开往上海有史以来最快的一趟列车。昨天上午,记者和数百名乘客一起登上了D401次列车,亲身体验第六次大提速后,沪宁线上的第一趟“头文字D”。

  飞,真像在飞,但由于车速太快,部分乘客出现不良反应,厉害点的甚至晕车吐了。

  从零到160,只需两分钟

  提速的感觉,从列车刚起步就感受到了。

  6点20分,由司机统一控制的自动车厢门关闭。随即,还没反应过来,车窗外的景物开始向后移动,D401悄无声息地就已滑出站台。从窗外的景物可以看出,列车正在以飞驰的速度行驶。

  在每节车厢过道门的上方有电子显示屏,每隔9分钟会显示当前的温度与时速。当电子屏上首次显示速度时,已经是160公里/小时,记者询问列车上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其实从零提速到160公里以上时速,仅仅花了两分钟!

  有点晃,像在坐飞机

  随着D401无声地加速驶离南京站,好奇心让不少乘客都不“安分”起来,在车厢里走来走去。去上海看儿子的张阿姨则忙着将座位180度旋转,椅子果然动了起来,与后面的座位面面相对,“还真好玩。”

  “快来看看,这个水龙头自动的,水还是温的。”“洗手间还真大,冲水还是感应式的!比高级宾馆的还好。”一群上海来的旅游团,50多个白发老人刚好坐这趟车赶回上海,动车组成了他们旅途的最后一个“景点”。

  可新鲜劲还没过去。欣赏着窗外黄灿灿的油菜花,突然间就觉得有点眩晕。这种不适,随着车厢电子屏上时速的跳动越来越明显。记者赶紧收回目光,感觉才稍微好些。

  列车不算太稳,放在桌面上的一杯水,左右摇摆个不停。到了明显的铁轨转弯的地方,走路还有点站不稳。但与普通列车相比,其实“子弹头”晃得并不厉害,铁轨也没有咔嚓咔嚓的巨响。但由于速度太快,这种晃动不像在平地行驶的颠簸,倒有点飘忽的感觉,像乘船,更像坐飞机。

  时速250公里,四分钟极速体验

  各路段由于路况等原因,列车行进的时速并不相同,大致在160公里~200公里左右。过了昆山之后,本以为接近上海,车速将要放慢,没想到最“刺激”的体验这才刚刚开始。窗外近处的景致突然变得模糊,“嗖嗖”从眼前晃过,迅速向身后倒退。记者赶到列车控制室,屏幕上正显示着每个时刻速度的变化。短短一两分钟的时间,时速就从160公里跳到了204公里。

  230公里、240公里、246公里……8点零5分,列车已飙升到250公里的“极速”,温暖的阳光洒进车厢,四周一片宁静,也听不到咔嚓咔嚓的轰鸣声,但看着窗外,耳边似乎就响起呼呼的风声。可惜的是,这样的“极速”体验只持续了4分钟左右。

  乘客:爽!吐得也爽

  记者发现,车上乘客不少人都出现了轻微的晕车症状,同行的一位电台女记者甚至呕吐起来。

  “奇怪,平时不要说坐火车,就是坐汽车我也从来没有晕过车。”快抵达底站上海的时候,4号车厢一名男性乘客也实在忍不住,冲到洗手池边吐起来。“乖乖,受不了,速度太快了吧。”

  不过,这样的不适也并未冲淡提速所带来的兴奋感觉,直到进站,他赶紧回到座位拿包下车,还开心地笑着说:真爽!吐得也爽。

  快报记者 孙兰兰

  鲍铭东

  ■释疑

  “子弹头”

  为何让人犯晕?

  不是铁路平稳提速,动车组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了吗?怎么还会引起眩晕?

  随车的上海铁路段专家告诉记者,晕车有3方面的原因。一是眼晕,动车组车头装的是造价极高的减速玻璃,而侧窗则贴了层防护膜,虽说也有一定的减速效果,但在时速达到200多公里的时候,乘客长时间盯着车外快速倒退的树看,就会引起眼花;或是在高速行驶的时候打牌、看书,也容易造成晕车,这时候只要闭眼休息或遥望远处可以缓解眩晕。另一大原因是,电脑根据各路段情况设定了不同的车速,有250公里段、200公里段、160公里段……不时的加速、减速,也会让一些乘客感觉不适。

  此外,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动车组提速是在原有铁轨基础上进行的提速,铁轨既要保证动车组的安全通过,又要保证100多公里时速的普通列车通过,因此铺设时就不能按照动车组的要求设计。例如动车组高速转弯时为了应对离心力,必须外侧导轨高于内侧导轨,为了照顾慢车,导轨只能适度提高,在这样相对“落后”的轨道上行驶,动车组转弯时就难免会晃动。今后铺设专门的高速铁路,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快报记者 孙兰兰 鲍铭东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