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路口现场观察
太平北路:
周一早高峰拥堵严重
实测地点:太平北路、北京东路交界口
实测时间:早上7点30分至8点30分
实测车流量(约数):4000辆
记者观察:
周一早上7点20分,太平北路、北京东路交界处,此时,路上的车流量并不大,但路口已经站了三名执勤交警。记者注意到,在路口北侧不远处,是北京东路小学,学校门口已经有家长陆续送孩子来上学,除了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很多学生家长都开着私家车。
7点30分之后,路段车流量开始逐渐增多,执勤交警也随即忙碌起来。在拥挤的车流中,交警一大队民警高文山来回穿梭着。此时,一辆面包车和一辆摩托车在路口不远处争抢车道时,发生了碰擦,路段交通一下子堵了起来。高文山发现后,一边用力吹着哨子提醒车辆从旁边绕行,一边快步奔过去。“现场我们看过了,先开到路边再说!”
7点50分,另外两名增援交警也赶到了现场,此时,路口共有五名交警执勤。
交警解释:
一个路口派了五名交警,有必要吗?对此,交警一大队副大队长郑延园表示,太平北路和北京东路交界处是个交通节点,再加上附近还有一所小学,早晚高峰车流量都很大,因此,一直是大队的重点管理区域,平时的早晚高峰,都是三名左右的民警执勤。但是,一旦是周一,那就不一样了,每个周一的早高峰,不仅路段比平时拥堵,早高峰的时间还比平时结束的要迟,因此,每次大队都会增派两名左右的交警支援,以确保道路畅通。
郑延园告诉记者,在早晚交通高峰时段,这个路口的平均车流量为每小时3300多辆,但在周一时,一般都会达到4000余辆。
广州路:
周三车流量明显减少
实测地点:广州路与宁海路交界口
实测时间:早上7点30分至8点30分
实测车流量(约数):2300辆
记者观察:
4月11日,周三早上7点多钟,广州路与宁海路交界口处,此时的路段上车流量不大,车行非常畅通。而在路边的慢车道上,骑车的市民也井然有序。
该路口是个丁字路口,周边交通流量很大。但奇怪的是,路口却仅有一名交警和一名辅警在执勤。
7点40分之后,路口车流量逐步增大,但是,并没有出现多么严重的排队现象,路口内的车辆,一般只需要一个信号灯周期,便全部清空了。只有在8点10分前后,路口北口内等待通行的车子等了两个信号灯周期,之后,路段行驶的车子便是一路畅通。
交警解释:
“只有在周三这天,这个路口的民警数量比较少!”交警五大队副大队长朱泾舟告诉记者,从常年的执勤规律中,他们发现每周三的交通早高峰时段车流量都相对较小,只是周一早高峰流量的八成左右。为此,他们调整了警力设置,周一和周五执勤交警最多,周三执勤交警最少,其他时间多保持在两名左右,这一配置方式最大限度发挥了交警的作用,且不存在浪费警力问题。
中山南路:
周五晚高峰车多人多
实测地点:中山南路三元巷附近
实测时间:下午5点30分至6点30分
实测车流量(约数):3900辆
记者观察:
周五晚上6点钟,中山南路三元巷加油站附近,此时,路上的车子已经开始排起长队,一个信号灯周期后,尽管大量车子已经穿过,但是,路口排队的车子还是很多。
交警二大队中队长薛奎站在马路中间,不停地吹着哨子。与此同时,另外几名民警则在四个方向的路口内疏导车子尽快通过路口,特别对于一些驾车的新手,交警不停地打着手势,希望他们尽快穿过路口。
“最怕的就是碰擦!”薛奎告诉记者,每个周五的晚高峰,这个路段车流量便出奇地大,除了下班的车辆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车子是驶往新街口方向的,“周末了,很多市民便驾车前往购物逛街!”薛奎表示,有一次两辆车子发生追尾后,导致路段严重路堵,他们几个民警疏导了十来分钟,才将拥堵的车子疏导出去。
交警解释:
每个周五的晚高峰时段,新街口周边便是一派热闹景象!这在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王青看来,早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而每每在这个时候,王青也会自己跑到路口,协助民警疏导交通。王青说,他曾经观察过,一般来说,晚高峰都是从5点30分之后才会陆续出现,直到6点钟之后才形成真正的高峰,至7点钟便逐渐归于平淡。但是,周五却很奇怪,这一天的晚高峰来得很早,一般从5点钟便进入了状态,而时间也会拉长,一般都要持续到7点钟之后。王青表示,从总量上来说,周五晚高峰的车流量比平时至少多出15%-20%。
周一早高峰最为拥堵,周二便明显好转,周三车流量则明显下降,到了周四又出现回升,而至周五晚高峰时,车流量再次急剧上升。一周时间,交通流量竟会出现如此奇怪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日前,记者随同交管部门执勤交警在路口实地体验,发现这一交通规律对市民的影响颇大。
体验
制图 李荣荣
体会
一周车流量:两头多,中间少
“周一和周五车流量大,中间车流量较小,这基本上已经成了规律!”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王青说,他甚至总结出了一个有关一周交通的流量变化图:周一,早高峰出现得迟,但车流量明显增大,路段也最为拥堵;晚高峰则趋于正常,跟平时相差不大。周二,早高峰车流量明显减少,交通流量趋于平缓;晚高峰时段,车流量也基本上正常。周三,早高峰车流量明显减少,早高峰特征不明显,路段车行畅通;晚高峰时段,车流量还是基本正常。周四,早高峰车流量较之周三出现回升,出现增多趋势;晚高峰车流量也有轻微增多趋势。周五,早高峰车流量回复到正常状态,但晚高峰车流量则剧增,其来得早去得迟,疏导交通任务繁重。在周六周日两天,早晚交通高峰均不明显,车流量从上午9点钟之后才陆续增加,之后基本上比较均衡,一直到晚上7点钟之后,会有稍微的平静;然后,在晚上9点之后,晚间高峰出现,会一直持续到晚间11点钟左右。
王青说,他们在常年的路段疏导指挥中,凭着实地感受发现了这一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安排执勤民警。同时,他们还根据一周内交通流量的这种变化,对信号灯进行合理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交通管理的作用。
成因
两大原因形成“一周交通规律”
周末心理效应
在交警四大队副大队长赵为民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特殊的现象,最大的原因,可能是跟市民的周末心理效应有关。“我们都有过这种体会,眼看着五一黄金周即将到来,4月30日那天便没有了工作的热情,还不到下班时间,便急匆匆离开单位回家了!”赵为民说,跟这种心理类似,其实每到周五的时候,很多人便坐不住了,还不到下班,便提前离开单位,前往商业区或者出城游玩,如此一来,周五的交通晚高峰便会提前半个小时出现,并会延后半个小时结束。而到了晚上11点钟左右,甚至还会出现二次晚高峰。接下来,在周六周日两天的时间里,尽情潇洒,一旦到了周日晚上,很多市民睡觉相对比较迟,结果直接影响了周一早上的上班时间。起床过晚的效果,反映到道路上,便是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路段内,拥堵更加严重。
所以,南京的周一早高峰和周五的晚高峰拥堵状况显得特别突出。
“卫星城”生活方式
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的钱林波告诉记者,北京也遇到了类似情况。根据观察,在北京,不少市民是住在外环线以外的“卫星城”,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又在市区租住了房子或者在市区购买了面积较小的房子,方便平时上下班居住。这样一来,每周一早上,这些市民便驾车从外环线以外驶往市中心地带,由此造成拥堵;而一到周五下午,这些市民便再次驾车驶离主城区,由此造成周五晚高峰拥堵。
钱林波表示,这种现象在南京还不是特别普遍,但会越来越多。
建议
加大公共交通建设才是解决根本
错时上下班
在南京,能不能采取错时上下班的方式,以避开集中出现的交通早晚高峰?有关人士认为,前几年,泉州、杭州等地采用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状况,因此,建议南京也采用这种方式。
对此,钱林波表示,这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但是,错时上下班还须谨慎实施,一旦错时“错”得不好,适得其反。钱林波表示,错时上下班后,最大的影响便是打乱了原本平静的生活方式。比如,原来的银行下班时间是6点钟,调整后有可能是5点钟,那么需要到银行办理业务的市民就不得不比以前提前一个小时。特别是,错时后,肯定涉及的单位很多,那么很多单位的作息时间都打乱了,弄不好的话,市民出外办事甚至还得拿着一张各家单位上下班的时间表,逐一办理,万一把时间表弄错了,麻烦就很大了。
出行方式选择
缓解交通拥堵,应对一周交通规律,最根本的还是从交通源上进行控制,以此达到改变出行方式的目的。因此,不少市民建议,政府在加大公共交通资源投入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公交换乘方式的衔接问题,以最大限度发挥公共交通的作用。
“这是一种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值得提倡!”钱林波认为,目前南京在公交、地铁等出行方式上,已经做了较大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市民进行选择的前提。但是,在公交地铁等换乘的衔接方面,因为相关的工作还没有到位,不少市民不得不放弃公共交通工具。因此,钱林波建议,公交、地铁和市民的非机动车、机动车要形成良好的换乘衔接,比如在地铁站修建一些停车场,供市民放置自己的交通工具而改为选择乘坐地铁,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快报记者 田雪亭
车辆长龙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