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民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菜场卖的东西出问题 菜场老板要担责任
· 308元!南京直飞天津
· 今天,风大,雨急
· “龙虾”被南京人宠得不行了
· 动漫模特让年轻人过足瘾
· 20年后再相聚, 老知青说:想当年……
· “代理妈妈”带留守儿童过周末
· 法国中学生南京现身说法: 其实,我们学习也很辛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4 月 16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20年后再相聚, 老知青说:想当年……
  快报讯(见习记者 马晶晶 记者 陆鸣)“二十多年了,想不到,如今我们这些老知青竟再次相见!”昨天,75名老知青欢聚南京长江大酒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连云港东辛农场,是他们共同的眷恋,“永远的知青,永远的魂绕梦牵!”

  “我是南京人,当年下放的苏北农场,条件艰苦。”63岁的金绍明说,最难过的就是“喝水关”,连云港盐碱地多,水又苦又咸又涩嘴,根本没法喝,渴得没法时,只有放一点糖精调调味,煮成稀饭后再喝。再一个就是“泥泞地”,农场那里的土特别粘,下雨后只能赤脚,“因为不管穿什么鞋都粘得没法走路。”

  金绍明回忆说,母亲第一次去看他,半小时内就摔了三跟头,此后再也没去过农场。“六七十年代时,南京城用电并不困难,而农场只有煤油灯,到了晚上难受极了。”金绍明在那里一呆就是22年。

  “当时那个苦啊……”一旁的夏锡沂说:“大冬天,芦席下铺点芦苇花,裹条棉被就对付过去了。现在,被子盖几层,还要开空调。”

  62岁的姚女士回忆说,当时生活很枯燥,偶尔听说哪个分厂放露天电影,都跑十几里路去看,“没办法,那个地方太空旷了,我们平时买个东西都要跑十几里路。”姚大妈说。

  虽然生活艰苦,但老知青们无怨无悔。“在那里,我们度过了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农场里,天南海北的知识青年辛勤劳作,互助互爱,经历的一切成为毕生用之不竭的财富!”

  昨天一天,长江大酒店都被欢乐、友爱的气氛充满,知青中除30多人系南京本地人外,其他40多名老知青来自全省各地,当年的热血男女,如今的白发暮年,分手时,大家相约,来年再见!

  (吕先生报料奖60元)

  想当年,他们度过的艰苦岁月;想当年,他们经历过的难忘时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