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中国的新革命
· 刘德华传
· 自由的代价
· 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4 月 14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中国的新革命
  本书描述了中关村1980年到2006年的历史进程。作者花费了三年的时间,采访了三百多个人物。有在中关村捞得身家亿万的企业家、世界500强的超级大鳄,也有出师未捷的悲剧英雄。所有的那些雄心、野心、权谋、商战、虚与委蛇和彻底疯狂,伴随着云谲波诡的政治风云,在中国的大地上起起落落。

  “冯五块”

  像杨元庆和中关村第二代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冯军也是外来人。他的祖籍是江苏北部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小县,而他本人出生在西安。来到北京,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完成他的最后学业。他在大学时期的最后一个愿望就是出国留学,事实上他的确接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全额奖学金。那是1992年夏天,全中国的大学生们都被卷入“出国潮”,这引起政府的忧虑,于是他们颁发一系列限制留学的政策。其中有一条政策,像他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如果想要出国,先要交出5万元作为“教育赔偿”。这笔钱成了冯军无法逾越的障碍。他的口袋里当时只有26元,而这个家庭的全部积蓄还不到3万元。

  他在万般无奈中收起出国的梦想,来到中关村大街上。他很快立住了脚。与其说他是一个天生的推销员,倒不如说他是情愿去做别人不做的事。这一年白颐路上最流行的一个绰号是“冯五块”,整条街都知道。这是送给冯军的,多少带着贬意,意思是,只要能挣五块钱,他就忙不迭地登上平板三轮车给人家送货去。老实说,中关村里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的名声那么大,是因为只有他一人拥有清华大学的文凭,而大学生是挣不了这“五块钱”的。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而是没有这个脸皮。

  “冯五块”深知挣钱不易,即使是“五块钱”的生意,也会全力以赴。为了确立自己在机箱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他甚至绞尽脑汁设计出“全世界第一个免工具拆装机箱”。

  等到在机箱市场上取得成功,他就开始兜售计算机键盘。那时候大街上流行着五花八门的键盘,他寻寻觅觅,挑出一种质量最好的,打听到它在一家台湾人开设的工厂生产,他于是大批订购回来,加上五块钱的利润销售出去,还专门为它注册一个商标。八道光芒,逆着时针方向旋转,把英文名称翻译过来叫“小太阳”。

  在1992年末到1993年初的那两个月里,整个中关村都能听到他的叫卖声,和农贸市场上叫卖大白菜的农民没有什么两样:“快看快看,‘小太阳’!双色注塑,你拿锉刀都锉不掉这上面的字。”“快看快看,‘小太阳’!就是结实,你砸在地上也不怕。”

  喊着喊着,“哗啦”一声,真把手里的键盘摔到地上。人家围上来,问他多少钱。他就指着“小太阳”:“认准这个,一百三,我只赚五块钱。”

  直到多年以后他已功成名就,麾下的华旗资讯也成了“中国第一”,这“五块钱”的生意仍在为他的公司创造利润。“到现在我还在卖机箱,还是市场上数一数二的。”他在说这话时,眼睛里闪烁出得意的光芒。

  能把一个“五块钱”的生意连续做上14年,年年赚钱,在中关村的商业史上真是绝无仅有。他的脑子里面有些东西,是那些最老谋深算的成年人也没有的。90年代前期,他是最早意识到危险临头的人。

  当一路飚升的走私风潮席卷中关村时,倒卖走私“内存条”和“CPU”成为白颐路上人人追逐的发财之路,而他却试图说服他的伙伴:别以为所有的钱都是好挣的。那不是钱,是污点,越多越黑。政府一定会来找你算账的。你想想,政府是靠税收养活的。你走私,就断了人家的饭碗,人家不跟你急才怪呢。早晚会出事。

  这倒不是说他惊人地预见了几个月之后那场席卷全中国的风暴,而且还因为,“冯五块”在那时就已经宣告,他这个小商贩和大街上那成群结队的小商贩不一样。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