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演艺界,有一年龄已过“不惑”的中年男性,一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华仔”。据说在香港,不知道“华仔”的人只有两种:不懂事的孩童与白痴。他那张有着深邃如潭的眼神和鹰钩鼻的脸,巧妙地将中、西方人的神韵完美合璧,形成特有的“华仔”之帅。他的星路历程,是一个从“烂仔”到“影帝”的美丽童话。他的人生故事,值得我们慢慢品味。
闯荡“江湖”
其实,刘德华也拍过一些言情片。但是依照他的性格,他又最不愿意言情片动辄缠绵肉麻的镜头,因而影响了他对拍言情片的兴趣。他把视角对准了江湖片。
他觉得成龙、洪金宝等武打明星之所以出名,并不是他们本身的武功有多厉害,而是他们能够在拍摄过程中把最好的状态亮出来。
“论真功夫,我想,比成龙、洪金宝及元彪厉害的一定有不少。然而,在镜头面前耍功夫还是要算他们最厉害,毕竟他们知道怎么在镜头前面打得漂漂亮亮的。”
刘德华深知自己的那两下子,在这几位称雄影坛的大哥们面前,就显得相形见绌了。要想闯出一条自己的路,首先必须知己知彼。于是他虚心学习成龙等武打明星的长处,练其真功,悟其真谛,然后扬长避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既有情节又重演技的路子。
为了拍好这类影片,刘德华没有少吃苦头:拍从楼上跃下时受腰伤;拍外景时被炸药的火焰烧着下半身;拍枪战片时被气枪打中左眼;拍在火车顶上从隧道穿过时从车顶摔下……
江湖片的种种凶险,没有阻挡刘德华继续将这条路走下去的决心。脱离无线后,刘德华开始了与向氏家族———永盛影业公司的合作。到1996年出演《新上海滩》时,他与永盛影业的合作已经整整十个年头。
在这十年中,刘德华以拼命三郎的劲头,把自己各种各样的银幕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1989年后,刘德华抓住周润发影片减产的空档,根据香港电影市场的需要,抢拍了多部当时流行的江湖英雄片。
那几年里,他拍片拍得没日没夜,拍片拍得天昏地暗。1988年,刘德华拍片10部;1989年,16部;1990年,12部;1991年,13部;1992年,10部……
这样的传奇,给他带来了一个“刘铁人”的外号。多产期还造就了刘德华在表演上的另一个大特点,就是模仿。
对于这些,刘德华自有他自己的想法。有记者问他为什么一年要接拍那么多影片时,他回答说:“为什么会接那么多,我也不知道,我觉得我一定要继续在演艺圈活下去,才可以让大家有机会知道我的演技。因为在那个时候,大家当我是偶像,不会留意我的演技,关注的可能只是我的外形,耍耍帅就可以了。如果我想呆在演艺圈,就要多接戏,不管怎样,要让大家对我有印象,我要牢牢地绑在大家心上。”
刘德华饰演过很多片种里的角色,如喜剧片、浪漫爱情片、江湖片,可是观众却似乎只对他在江湖片里的烂仔形象感兴趣。这也让刘德华有些无奈。
因为,接拍什么片子,他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也好想多拍一些王家卫的片子,可是除了《旺角卡门》,王家卫的片子就再没有给他机会。
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旺角卡门》。《旺角卡门》是王家卫第一次(1988年)执导的影片,刘德华出演男主角,塑造了一个深情烂仔的浪漫英雄形象。
这是一部小制作的影片。就是这样一部影片,让刘德华第一次获得了金像奖提名。虽然那个奖最终与他擦肩而过,但在当时,刘德华的人气无疑上升了许多。这部片子,使刘德华成为当时香港流行的英雄片最抢手的头号小生。
随着多部江湖片的拍摄,刘德华的表演越来越有点“刘德华模式”。无论是《旺角卡门》的华仔、《天若有情》中的华弟还是后来一系列的江湖“英雄”,都是地道的蛊惑仔。他的“深情烂仔”的江湖形象,真可谓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