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民声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受助贫困生不必寻找恩人
· 期待陈师傅早日“下岗”
· “黑地图”难以派上大用场
· ■七嘴八舌
· ■读者挑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4 月 1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黑地图”难以派上大用场
  [新闻背景]

  今年6月,南京第一张电子垃圾的“黑地图”将出炉。通过这张“黑地图”,市民会更加清楚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电脑和手机报废后究竟流向何方。

  (4月9日《现代快报》)

  

  草木菁华:“绿地图”让人欣慰,而“黑地图”却无疑让人有被“抹黑”的感觉。可让我觉得更为“抹黑”的是:为什么“黑地图”是由环保人士制作的,而不是由专职的环保部门制作。要知道,制作者的“出身”不同,其所起到的作用必然会不一样。

  民间环保人士招募1000多名“电子缉毒队员”,将“黑地图”给他们看,让他们一起帮着宣传环保知识,同时“呼吁大家(市民)能够选购科学绿色的电子产品”。在这里,有为了环保尽一份力的民间责任与义务感,可是毕竟这样的举措很无奈———与电子垃圾日益严峻的实际状况相比,呼吁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

  期待着“黑地图”能被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看到,并且重视起来,继而给出处理对策。至少这样才能让“黑地图”更大程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xiaokuai:环保行动似乎总是民间走在前头,政府尾随于后的,这一点世界各国大概都是一样的。因此“黑地图”由南京绿石环境行动网络和南京7所高校共同完成,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民间的很多环保行动,还阻止了一些重要的工程决策,如在澜沧江上建水电站,就因为民间环保力量的介入,最后停了下来。

  不过,民间环保行动永远也不能代替政府的环保行为,前者是旁敲侧击式的,重在宣传和力所能及地做一些环保工作,后者是靠法律和行政管理来约束企业或者个人的不环保行为,具有很强的强制性。

  “黑地图”是民间环保智慧的一次总喷薄,更是对政府环保的有益提醒。两者并不矛盾。我们只是希望,“黑地图”之后还是“绿地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