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民陈小姐与好友前往新街口沃尔玛超市购物。在选购饮料时,只见好友不时地倒过瓶底看来看去。“看什么呢?”“这个你都不知道吗?看瓶底的数字就知道塑料瓶有没有毒了!”原来,陈小姐的好友不久前收到一封电邮,说是每个塑料包装瓶的底部都有一个数字,代表的是瓶子的“危险系数”……“这是真的吗?”陈小姐想来想去,还是致电快报进行咨询。
和陈小姐的好友一样,近来有关“瓶底数字”的说法颇为流行,不少人接到过相关的电子邮件,有些网站的论坛上甚至还讨论得热火朝天。根据流行的说法,每个塑料瓶瓶底都应该有一个数字,瓶子的安全性与数字大小成正比,通常而言,数字在5以上,瓶子就是安全的,可以循环使用;如果是5以下的数字,那可就悬了;如果没有数字,最好赶紧把瓶子丢掉,勿再使用……
真的能这样判断吗?记者昨日就此请教了质监部门的有关专家。专家介绍,首先影响到食品、饮料包装容器安全的是其材质,而不是什么数字。目前经常用作食品、饮料软包装的材料主要有PET(聚酯)、PVC(聚氯乙烯)、HDPE(聚乙烯)等几种,从硬度、加工要求、环保要求等多种因素来衡量,PET发展到目前最受欢迎。至于瓶底数字的大小与安全性是否有关,专家明确予以否定。从去年起,我国实施《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通则》,包括婴儿奶瓶、一次性餐具、保鲜薄膜、菜板等在内的39种食品包装容器都纳入生产许可管理,食品包装也需加贴“QS”标志,所以,凡是上市使用的,就应该是符合标准的产品。据分析,瓶底的数字,有可能是厂家的流水线编号,或者是不同批次的代码等。
快报记者 郑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