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收藏
收藏一事,可大可小。可以大到倾其所有,倾家荡产;也可以小到蜻蜓点水,似有若无。大收藏的案例到处都有,今天单说小收藏。
所谓小收藏,有两个含义。一是收的东西不金贵,俯拾皆是,只要是有心人,注意往兜里揣就是;二是在这事上没有执著心,兴之所致,可有可无。照这两条原则去收藏,时间短还看不出所以然,时日一长,检点所获,必定自有一番情趣,非大收藏可比。
举两个例子就明白了。友人老黄是个文化名人,常有人请吃饭。老黄是个惜时如金之人,常为此犯难———去吧,太浪费时间;不去吧,人在江湖,总有些应酬必不可少。后来老黄找到了一个法子,把这样的饭局变得不那么无趣。
一般到了饭局尾声,老黄会拿出一个筷套子,大多是纸制品,上边印有饭馆的标识,这是饭局伊始,服务员帮各位取下筷套子的时候,老黄存心预留的。预留的目的,是让饭局参加者挨个儿签名。龙飞凤舞、各见性格,谈笑间上下左右传递签名完毕,老黄接过来,最后写上当天的日期,吹吹干,揣包里了。
有时饭局订在小饭馆,没那么讲究,没有筷套子,就找张餐巾纸代替。酒酣耳热忘了的时候,忘了就忘了,也无所谓。
几年过去,老黄攒下几百个筷套子,蔚为大观。我替他想过这些纸片的意义:第一是为很多无聊的饭局增添了一个小亮点。第二,这是老黄的日记别册,何年何月何日与何人干了何事,全齐。第三,如果有人有兴趣,可以讨来这些筷套子,编一本《老黄交游考》,因为老黄的身份不同凡响,所以这本交游考很有可能别具价值,可以当作当代中国文化的野史看。第四,到老黄老了的时候,看看这些收藏,会被一个叫做时间的东西击中,刹那间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
同样和筷子有关,我自己的收藏与老黄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收筷架子。
讲究的中国餐馆,桌上必有筷架子,材质千变万化,木头、陶瓷最常见,还有竹子、紫铜、琉璃等等,甚至还有玉翠、99纯金。有一阵儿我奔突于各类饭局,就为淘这玩意儿。先问清哪家店,如果肯定不会有筷架子那级别的,根本不去;猜着会有才去,去了兴趣也完全不在吃上,囫囵填两口,揣只筷架子就走。有段时间我看身边一些记者跑会,拿了红包就颠菜,心想这和我收筷架子还真像。
收藏筷架子的缘起,并非受老黄启发,因为当我有幸参加老黄高朋满座的饭局,发现他那收藏爱好的时候,家中已有几十种形质各异的筷架子了。现在,我的收藏量已近三百种,专门在客厅辟出一角,买了个玻璃柜陈列我那些宝贝们,闲来无事的时候,会踱到它们面前,逐个取出拭拭灰尘,在心里和它们轻声交谈几句。
我挺满足于日常生活中这种精微的时间,没什么大志,没什么气势,抠抠索索,甚至有些恋物;但是内心静好,不起波澜。好比收藏这些筷架子,没想着齐,也没想着全,也不去考究它的过去与未来,看见好看的,可心的,就留下。
时至今日,尽管还在寄希望找到新品种,但事实上已经极少能碰到了。到了这个阶段,我的收藏才渐入佳境,因为不再粘着于此,偶有所得自然欣喜,长此以往不添新货,也如意自得。
杨葵:资深出版人。著有《找不着北》等影视剧、《在黑夜抽筋成长》等随笔集。
葵话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