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9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两个照壁唤醒一段记忆
· 拍卖行刮起瓷器风
· 今晚让你乐个够
· 漠杰克南京话说得挺溜
· 盲童演奏会周日上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3 月 3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两个照壁唤醒一段记忆
南京今年欲抢救保护李公祠
尹海峡
  新街口东边约两公里,有一处祠堂,他的主人是大名鼎鼎的清末大臣、洋务派和淮军首领李鸿章。如今残余祠堂的建筑已面目全非,但隐藏在围墙中的大小两个照壁还能让人想象出当年这片建筑的宏伟。白下区文化局负责文保工作的李宝云近日说,关于李鸿章祠堂的保护性修复初步规划已经出炉,今年有望率先启动对大小两个照壁的抢修性保护。

  北有李公祠堂

  南有李公家小姐楼

  李宝云翻开1982年的文物普查资料:李鸿章祠堂,建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鸿章卒后,原有建筑尚有门厅、大殿和大小照壁,保存基本完整。

  “106岁了。”让李宝云感兴趣的不仅是这座建筑的规模和体量,还有一个谜团有待考古来检验。李宝云透露,在白下路的江苏省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内,就有座李鸿章女儿的闺房,俗称“小姐楼”。

  “北有李鸿章的祠堂,南有李鸿章的女儿闺房,是不是意味着原来这一片都是李鸿章的?”李宝云说,当年收集资料时,曾问过不少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只是说李家规模特别大,但具体范围说不清。

  慈禧下令

  修建李鸿章祠堂

  要不是知情人指点,记者可能难以在这片闹市中找到李公祠。祠堂共分五进,规模在南京老屋中极其罕见。

  “长一百四十四米,宽六十一米,占地面积八千七百八十四平方米。”这是文字档案中对李公祠的准确描述。

  如今,一进的前殿已被利用成一处书画院,供圈中人舞文弄墨。前殿的正中,还挂着李鸿章的肖像和一副对联。

  二进三进、四进已住满人家,一位老奶奶指着垃圾堆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李家祠堂的荷花池。再往里走,就到了大殿。

  在走访时,有不少老人证实,李公祠是在李鸿章死后,慈禧太后下令修建的。

  今年有望

  先抢救大小照壁

  在白下区文化局的档案中还记载着李公祠的前身:据传这里原是太平天国的章王府,后为江浙联军的指挥部。

  李公祠到民国时期被挪用成军区署,解放以后曾做过护士学校和干部培训大队。到了“文革”时期,院子里还建起了办公楼和宿舍楼。

  如今,李公祠的价值渐渐被人所认识,政府也有意对此进行修复性保护。

  在已经完成的修复性规划方案中,规划拆除祠堂范围内后建的建筑,恢复花园、亭台水榭和荷花池。李宝云昨天告诉记者,在现有的围墙中,还有两个保存完好的大小照壁,现在上面的砖头有些脱落,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

  据了解,白下区文化局将向市文物局申请经费,对大小两个照壁着手抢救性保护。

  “在中国,祠堂中有照壁的不少,但能有大小两个照壁的不多见。”李宝云说。

  晨光机械厂

  是李鸿章“搬”来的

  签下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李鸿章一度只单纯地被评为“奸臣”和“卖国贼”。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世人对这个清末大臣的评价也更加客观更加接近历史唯物主义。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和南京地方志的专家都向记者证实,这位大臣对南京地方经济尤其是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近现代史颇有研究的专家肖有才说,南京城南有一个全国闻名的企业叫晨光集团(老百姓习惯称为晨光机械厂),它就是李鸿章从苏州搬来的,当时叫“金陵机器制造局”。

  1865年9月,时任两江总督的李鸿章征地后,兴建了十余间厂房,雇佣工匠两百多人,专门制造火炮、跑车、枪支等等。“到1899年的时候,这里已成为中国近代四大兵工厂之一。”

  如今,李鸿章当年建下的厂房,已被一一置换出来,响了一个多世纪的机器也停了下来。按照南京市的规划,老厂房将建成集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积聚区———晨光1865。或许,当“晨光1865”中真的飘出咖啡香、当李公祠和小姐楼被开发成南京新景,更多的市民会更全面地了解这位备受争议的清末重臣———李鸿章。快报记者 尹海峡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