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古代生物化石
关键词:科技创新作品
数亿年前的生物化石重放光彩
科技展上 机器人玩转“皮影戏”
远远望去,它明明是一朵美丽的百合花,纵然两亿年的沧海桑田将它塑成了化石,却仍然摇曳多姿!昨天,历时4个月建成的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陈列馆撩开面纱,海百合化石等一批“镇馆之宝”亮相。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些数亿年前的生物仍有栩栩如生的感觉。
海百合原来是动物
时期:2.05至2.5亿年前
“海百合其实不是植物,而是生活在幽深海底的动物。”专家的介绍让记者有些意外,“之所以叫它海百合,是因为它的形态像百合花一样美丽。”海百合的“茎”长约0.5米,五棱形状,分许多个节,节上又长出卷枝。它的头顶上有朵淡红色的“花”———其实,那根本不是花,是捕虫的“网”。海百合的肉体很柔软,它们喜欢群居,在海底常常你缠我绕,构成“海底花园”。知道海百合的嘴长在哪里吗?答案是在“花心”底部。不要小看了它的柔弱外表,它可是靠吃小鱼小虾维持生命的。
10只恐龙蛋组成“窝蛋”
时期:白垩纪(距今1亿年前)
在很多博物馆,恐龙蛋化石并不少见,但你见过10只恐龙蛋组成的“窝蛋”吗?这里就有。
“恐龙产蛋跟乌龟有点像。”专家说,乌龟到了繁殖季节,往往成群地找个沙滩筑窝产蛋。产完蛋后,扒一些沙子把蛋埋起来,借助太阳光提供的热自然孵化……不过,至于雌性恐龙产蛋后像不像母鸡那样坐窝孵蛋,目前还没有定论。
顽强的“中华鲟”
时期:侏罗纪(距今约1.4亿年前)
很多人只知道中华鲟味美,却不知这一物种距今已有1亿多年历史。恐龙灭绝了,中华鲟却以强大的生命力延续生存到了今天,成为人们研究古代地球变化的鱼类“活化石”。记者眼前的这尊中华鲟化石产自辽宁北票,明净的橱窗内,它静静舒展着长梭形的身体,嘴巴尖尖,略向上翘。专家说,野生中华鲟的头部和背部呈青灰色或灰褐色,腹部是白色,各鳍也都是青灰色。
陈列馆将建成科普基地
整个馆内“宝贝”还有不少,如2亿多年前的鱼龙化石、菊石化石,3亿多年前的鸮头贝化石,4亿多年前的震旦角石,形形色色的玉石……专家称,其中有不少的展品都来自江苏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专家们的“日常发现”。而昨天,该局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人才开发基金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今后将大大拓展地质勘查领域,让更多的“宝贝”逐渐走出尘封数千万年、数亿年的地下,展露光彩。不久后,该陈列馆将与教育部门合作,成为面向大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
快报记者 郑春平 文/摄
听,怎么科技发明展览里有京剧伴奏声?原来,皮影戏上场了,而且表演者还是机器人呢。昨天,第十八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展评活动开始,包括机器人皮影戏在内的三百多件作品第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
机器人“表演”皮影戏
苏州第三中学的陈忞和赵忞,早上8点就站在自己的皮影戏作品前面了,今天要演的是京剧经典《铡美案》。人们都认为是他俩在幕后“操控”,当主角出场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真正的表演者是微型机器人。
当京剧的二胡伴奏响起后,机器人就按程序操控着皮影人物,一幕2分钟的京剧皮影戏妙趣横生地开场。陈忞和赵忞虽名字只相差一字,但不是兄弟,在一起合作也纯属巧合。他们都是从中学就开始喜欢微型机器人,去年,他俩买了一整套皮影戏设备,突然,两人灵感迸发,能不能将科技与皮影戏糅合在一起?两个多月后的今天,他们的这个作品无疑是成功的,成了当天关注的焦点之一。
院士夸奖“真不错”
昨天,中国科学院陈洪渊、陆埮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也到了现场,兴致勃勃参观了学生们的作品。看到“变形金刚家庭娱乐机器人”和根据人体手指特点设计出来的新式键盘后,他们笑着说,这些发明都出自中学生之手真是太不简单了。
快报记者 安莹 刘峻
恐龙“窝蛋”化石
机器人正在表演皮影戏 快报记者 顾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