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3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吞吐大荒
· 白对联
· 身体圣经
· 飞天大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3 月 2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飞天大传
  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能走到今天,其中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本书全方位再现了50年间中国国防尖端科技艰难发展的历史进程。从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的相关决策内幕,到数十万科技人员的刻苦攻关细节,从几个军事大国间的航天航空生死博弈,到导弹部队将士的长空驱敌,都得到生动充分的展现。

  聂荣臻秘召各路诸侯

  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一举成功,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震动。西方新闻媒介接连作出报道,说中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是世界“特等重大事件”,“中国已经在核技术竞赛中成了第三个原子大国,将英国、法国甩在了后面”。

  两个月之后,聂荣臻于1966年12月26日,又一次在东风导弹基地主持了最新研制的中程地地导弹的首次飞行试验,并且获得了成功。

  时隔半年,聂荣臻飞抵马兰核试验基地,主持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

  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驾驶轰-6甲型飞机执行氢弹空爆试验任务的徐克江机组,在第一次因驾驶员心情过度紧张而漏掉一个动作之后,第二次飞临靶标上空,顺利实施了投弹。氢弹在距靶心315米、距地面2960米的高度爆炸,倏然间,蓝天上强光闪过,一个巨大的火球如同突然产生的太阳,与另一个正冉冉升起的真正的太阳同时出现在了人们眼前,原先沉静的天地,在这异常猛烈的爆炸中发出了阵阵颤栗……

  算起来,几个有核国家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间,美国是7年零4个月,苏联是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并且赶在了法国的前面爆炸。

  中国在尖端科研领域突飞猛进,硕果累累,令世界感到惊诧不已,认为这一切如同神话一般不可思议,但对中国自己来讲,实际上完全是一步一个脚印,有条不紊地依照计划进行的。在“两弹”结合试验之际,中国亦已着手进行潜地导弹、洲际导弹、人造卫星等方面的研制工作。

  但是,就在一切工作向前顺利发展的紧要关头,一场持续十年的动乱在中华大地上开始泛滥。“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5月16日正式拉开帷幕的,这场风暴在全国刮起来之后,也逐渐冲击到了军队。

  8月下旬,聂荣臻在第55次中央军委常委会上,提出建议:导弹和原子弹试验基地等科研单位的任务很重,这些单位的“文化大革命”应该推迟,只进行正面教育。随后,中央军委下发了一个指示,决定军队内部不搞“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以保持科研部队的稳定。

  这一年,东风基地担负的发射试验任务是极其繁重的。除了“两弹”结合试验和中程地地导弹的首次发射试验之外,根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关于为了防止苏联入侵,东风基地需另外勘建靶场的指示,基地还要着手分散建设各个型号导弹的发射试验场区。

  在如此艰巨的任务面前,虽然东风基地已根据军委指示,明确规定不搞“四大”,坚持以试验任务为主,但是,“文化大革命”这场积蓄已久的洪流,已经发展到任何堤坝都难以拦堵的地步了。偏远闭塞的地理环境,并不能使东风基地逃脱这场劫难。

  首先发难的,是东风基地一个团的参谋长。这位参谋长原来是该团后勤处的处长,后来当上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并被提升为团参谋长。1966年底至1967年初,这位参谋长找到该团政治处主任,一起串通和鼓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发起夺权事件,批斗团长李振海和政委竹林。副参谋长刘清贤不同意这种做法,干脆连他也一块批斗。

  就在这个团“天下大乱”之际,东风基地其他一些单位也乱了起来。基地办公楼和东风礼堂前贴出了花花绿绿的大字报,公开鼓动人们造反。东风基地的各项科研试验工作已经无法正常进行了。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