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民典·教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高三“一模”九科权威质量报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3 月 2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高三“一模”九科权威质量报告
黄艳 靳贺良 陆静
  本月刚刚结束的南京高三“一模”考试因为贴近高考,受到师生、家长的格外关注。南京市教研室是高三模拟考试的组织者,近日,南京市教研室的教研专家们和中学名师一起,对“一模”的得失进行了权威的分析。

  特别提醒:想看完整版九科质量分析报告,可登录www.lifenanjing.com.cn首页查看。(注:本版文章除署名外均为南京市教研室教研员集体撰写)本版组稿:快报记者 黄艳

  语文:基础知识尚待夯实

  主要存在问题

  “一模”检测,反映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几个突出问题:语言基础知识(语音、成语、病句辨析)务必夯实,科技文阅读的推断能力及文言文内容细节的准确梳理和难句的直译能力亟待强化,古诗词及散文阅读题的设问角度及答题方向力求准确定向,语言表达题的新题型及新要求应尽快适应;作文的文体意识及思辨能力应着力增强,书写中的错别字应竭力杜绝。

  下阶段复习建议

  一要吃透“考纲”,明确考点变化,认定考查范围,熟悉试卷结构,查找弱项和缺失。二是全面梳理课本,夯实基础,构建坚实的语文知识结构。重点是对古诗文的梳理筛选式复习,落实典型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和背诵篇目中的名句名段。三是针对语言知识及应用、科技文社科文阅读、古文翻译、古诗词及散文鉴赏、作文等五大板块,步步为营,扎实训练,落实答题的着力点,激活得分的增长点。特别要强化对主观试题的设问角度及解题方向的灵敏度训练,强化思维能力及准确使用专门性术语的训练。

  南京市十二中 语文特级教师 教授级高级教师 靳贺良

  数学:重点知识不过关

  主要存在问题:

  一、对基本的数学概念、定理理解和掌握不到位,背数学,不理解,稍作变化就解决不了。例如第6题,题中的4个命题都是由课本上的定理稍作改变,许多学生就看不出来;又如第21题,要求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许多学生无从下手或乱做一通。

  二、重点知识(高考中应得分,也比较容易得分的知识)不过关。如函数的基本性质、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等是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此次考试学生在概率、立体几何解答题上得分情况不够理想。如第17题学生解题步骤不规范、设和答不完整,对题意理解不清晰,对互斥事件(分类)与独立事件的概率运用不熟练;第18题证明的一般步骤不完整、书写不规范(定理的表述,线面角、二面角的作和证的过程);对基本图形认识不到位;线面角、二面角的常规解决办法不清晰等。

  三、计算能力比较弱,特别是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学生,眼高手低。如第19题,学生知道做法,但算不对。

  下阶段复习建议

  一、二轮复习必须有针对性。必须针对前一个阶段中出现的问题,如一模中出现概率问题、三角问题等,进行专题复习。在专题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出发,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以使学生在对待试卷中的基本题和中档题时能比较顺利和清晰地解答。

  二、二轮复习必须讲究策略。从第一次模拟考试看,二轮复习中小题要强化填空题的训练,解决会而不得分的问题;中档题要重点以概率、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为突破口,解决得分低、耗时长的问题。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角度,都必须通过一些小的专题的讲解和练习,理清解决这些问题的常用方法。均分在80分以下的班级更要把解答题的复习重点放在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前三题)这三块内容上。作为学生,还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自己在模考或其他作业中出现的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思考。

  英语:知识、能力存在问题

  主要存在问题

  一、知识方面的问题

  单选题分析:学生对常见的语法知识如:比较级、表语从句和习惯用法等,在语境特殊的情况下,不能正确理解句子含义,灵活使用词汇。词义辨析仍然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二、能力方面的问题

  学生对考纲词汇,尤其是新增500词的理解很不到位。在此份试卷的篇章中,原本需要注上中文的词,因有了新增500词,现在不必注了。如果学生不认识这些词,理解正确率就会大大降低。

  下阶段复习建议

  一、坚持依纲靠本,精心安排复习计划。

  时间的安排上,建议从3月到4月中旬,以高考题型为主线,进行专题训练,也可以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教材为主线或薄弱语法知识为主线,突出重点,进行专题训练。训练可将课外训练和课内限时训练相结合,专题选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

  二、优化课堂复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科学地设计专题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程序,复习中要坚持“突出重点、举一反三、归纳总结、精讲多练”的原则。教法上建议将阅读、写作和听力训练这些能力训练穿插在语言知识专题训练之中,或将语言知识专题训练穿插在能力训练中,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策略上要适当降低复习教学起点,保证复习效率。

  三、根据高考要求,优化组合复习资料。

  基础一般和较差的考生,要抓好学生高考英语词汇的识记工作,尤其要加强今年新增500词的认知工作。在认知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记忆这些单词。

  物理:规范答题非常重要

  主要存在问题

  一、答卷不够规范,位置错位、说理过程不清,表达过于累赘。如16题中判断A是否能向左运动,学生阐述条理性不强,秩序混乱。18题中定性描述AC棒的运动状况,过程叙述过于繁琐,详略不得当,抓不住关键词。

  二、审题不清晰。如17题(2)相当部分同学对地球半径和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两字母不区别而出错,认为轨道半径为3R地。(3)问学生的错误率较高,主要是能量关系不清晰,不明确“让卫星脱离地球的束缚”是什么意思。再如:18题中的异性轨道,相当部分同学不假思索地按照动量守恒来处理,求DE棒热量误解为系统产生的所有热量。

  三、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把握不准确。如16题中弹性势能何时最大不能清楚表达;求最大弹性势能时,机械能守恒的物理阶段划分不准,没考虑到碰撞时有内能产生而写出错误的机械能守恒式;18题中求加速度之比,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两棒的运动情况未能细致分析,甚至错误认为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四、科学素养缺乏。主要表现在计算中很高的错误率,作图过于粗糙导致读图出现误差过大而超出允许的范围,不按要求书写结果中有效数字的位数。

  下阶段复习建议

  一、侧重基础,精选专题 “一轮”复习讲求“细节”与“全面”,而“二轮”复习更关注“宏观”与“主干”;二、强化规范,注重习惯;三、增强信心,正常发挥。

  化学:综合题得分有些难

  主要存在问题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不全面,遗漏较多。尤其对以往考题很少涉及而又是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不够熟悉(如淀粉转化为乙醇的关系式不会写);二、化学计算能力和化学实验能力有待加强;三、多选题、化学计算、实验探究、物质推断、有机化学等综合性强的题目得分率不高,反映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下阶段复习建议

  一、扫除盲点

  在二轮和三轮复习中要依据考试大纲,结合课本,以小专题和综合练习的形式,全面梳理化学主干知识,扫除复习的盲点和知识的漏洞。复习的最终落脚点要回到课本中去,让学生能自主梳理化学知识,从多种角度对知识进行归纳,建立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要通过专题训练和阶段性的综合检测,查漏补缺,把已有的知识连成片、形成网,构建与考纲一致的完整扎实的中学化学知识体系。

  二、强化热点

  对近三年来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不难发现,物质的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强弱电解质溶液、盐类水解、pH、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化学知识、重要元素(Cl、S、N、C、P、Na、Mg、Al、Fe等)的单质及化合物、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同分异构体、无机推断、有机合成、实验、计算等二十几个考试热点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生物:实验能力还不理想

  主要存在问题

  一、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精准化:如细胞亚显微结构、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癌变、肽键的结构式、细菌生长曲线的四个阶段特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书本实验原理与步骤等比较模糊。

  二、有些知识点还存在疏漏:主要是选修教材部分的内容。如免疫、调节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等。

  三、知识的运用与转化能力较弱:一些核心、主干的知识掌握得较好,但一提到应用的要求或出现在新情景与新背景中就会出错,如涉及到遗传概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计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等就有困难。

  四、一些题型的解题方法还不够熟练:对一些新情景、新的材料、新信息量的处理能力还不到位。多选题得分低,综合题得分也不高。

  五、语言表述能力比较弱:语言表述不准确、不严密、不规范、不到位。常有错字、别字出现,尤其是生物学专有名词。

  六、生物学实验能力还不理想:几道实验题的得分率都不高;如实验的基本要求以及对实验设计的表述与对实验结果的推测等方面。

  下阶段复习建议

  以能力训练为核心,以提高能力为重点,加强题型训练。在练习的具体操作上提倡限时训练,在作业上标明时间,如限时训练30分钟,这样达到“平时作业像高考一样考”,最后是“高考时像平时作业一样做”。综合题必须书写完整。按照题型设计复习专题,做到基本题型过关。适当增加新题型、新情景的训练。加大多选题、实验题、材料题的训练,各种题型训练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

  历史:较高层次能力欠缺

  主要存在问题

  一、较高层次的历史知识能力欠缺。

  二、审题不清或不仔细,解题技巧有待提高。

  下阶段复习建议

  一、依据《考试说明》,紧贴教材,反复记。坚持每天默写一段专题,每天练好一道大题,每天训练好10道选择题。每天晚上静心默读或背书至少100分钟。

  二、下阶段要特别注意对考点纵向梳理,横向联系。

  三、贴近新课程,注意热点问题专题化。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的对外交往与对外关系、祖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中外重大改革、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中国古代经济、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近现代的思想解放、世界近现代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等等。

  不要忽略江苏地方特色、周年纪念等。

  政治:

  应充分关注时事

  主要存在问题

  一、掌握基础知识不牢。

  二、关注时事不够。如第34题第一问,不知道“和谐世界”这个新理念;第36题,说不出职务犯罪的含义等。

  三、审题不清。第38题第三问回答中未能按题目要求从“理想”的角度分析,没有围绕“青年学生”这一主体阐述相关内容。

  四、提取信息不全。部分考生答题过程中未能有针对性地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

  下阶段复习建议

  一、关注重大时政,做好专题复习

  复习中要认真观察和反思国内外重大时政现象,注意积累党和国家现阶段重大的方针政策知识,适当记忆必要的时政语言。

  二、坚持有效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限时练习,要努力实现答题的科学性(即紧扣关键语句和关键词语)、规范性(即做到要点叙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严谨、行距得当)、完整性(即分析和归纳角度和适用原理全面、准确)、效率性(即做题迅速)、完美性(即有令人赏心悦目和通顺流畅的、没有挂一漏万的文字表达)。

  地理:

  选择、综合问题多

  主要存在问题

  一、选择题

  (1)涉及自然地理内容的试题得分率不理想。主要是自然地理内容的难点较多,学生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2)对问题分析的针对性缺乏。主要表现在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比较“泛”。

  二、综合题

  学生判读数据误差的较大,读图的准确率不够高。距离的计算有偏差。空间定位不准,把“沪宁杭”写成“辽中南”等。平原的名称多写或错写。

  下阶段复习建议

  一、加强对自然地理重点内容的理解,特别是重点与难点叠加的内容。注意结合图像分解难点,学会图解分析,对于自然地理原理、规律一定要理解,切忌死记硬背。

  二、注意回答问题的规范训练。审题要全面,即读懂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和中心含义;读图要细致,努力通过图示中的有效信息,推导出隐含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信息要整合,应学会对试题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并要与所学知识链接,注意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表述要清晰。

  三、注意填图、读图训练。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仍然要重视读图、读图练习,因为图像、图表内容始终在地理考试中占有较大的分量,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地理能力。同时,地理空间的定位依旧要加强,这往往是解题的基础。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