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民声/民利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欢迎研究生来 “凑热闹”
· ■读者挑刺
· 婴儿奶粉 成分越接近母乳越好
· 去老山,半小时就能到
· 个税自行申报进入10天倒计时
· 扫墓高峰到 菊花俏价格也高
· ■七嘴八舌
· 补贴要并到收入总额缴纳所得税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3 月 2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欢迎研究生来 “凑热闹”
李建波
  [今日话题]

  昨天是南京大部分城区招聘小学、幼儿园新教师面试报名的最后一天,不少令招聘者惊喜的报名者也在最后时刻出现。愿意到相对偏远的学校任教,研究生也来当幼儿园老师,这些显示出教师岗位的竞争热度。

  (3月20日《现代快报》)

  [读者快评]

  这“热闹”凑得好

  有一个研究生头衔,找一个舒适而且待遇较好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到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幼儿园做老师的确有点大材小用。我以为这除了为大学生树立了就业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献身基层的榜样之外,更有不同一般的意义。

  幼儿园老师在一般人眼里是带孩子、做游戏,不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其实不然,幼儿时期可塑性强,是一个人智力形成和品德培养的关键期、黄金时代,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以后要补上这一课的难度很大。目前,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幼儿园老师学历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其实,早在上个世纪,陶行知、陈鹤琴、晏阳初等一批高学历并有留学经历的人才,就投身到教育一线。这值得有志于教育的研究生们效仿。李建波

  个人选择和学历无关

  既然北大毕业生能卖肉,本科生去当保姆,那么研究生又去做幼儿老师,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呢?而我们所认为的不值得,大材小用,其实只是看到了学历和个人选择之间的冲突。

  有了高学历,自然可以获得更多的选择,但不代表人们只能选择某些工作,而必须得放弃其他选择。而所谓的高学历者才能干的工作,往往是我们个人的一种判断,譬如说,研究生要是当了公务员、到了管理层,才是去对了地方。但是这种判断,只是主流观念,只是大多数高学历者选择的方向。并不意味着,个人在面对择业的时候,不能打破常规,另辟蹊径,走自己的选择道路。

  现在有研究生去当幼儿老师了,我看很可能是他个人爱好的选择,也许这个研究生天生就喜欢小朋友,而且对幼儿教育也很感兴趣,对他而言,干自己爱干的工作,显然比去一些“高学历人才”的地方,更能做出成绩。

  所以说,在看待一个人找什么样工作时,更多的应该从个人选择的角度出发,而学历跟选择之间倒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广陵龙

  幼儿教育需要自身完善

  现在的幼儿园可不是从前那样,唱唱歌、跳跳舞、画点画、玩玩游戏就可以了,而是更多地承担了启发孩子智力的责任。电脑、外语都在逐步进入幼儿园里,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在运用,原来的教师在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上都已不太能够适应这一变化。这也就需要有大量的受过高学历人才加入其中。这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自身完善,有研究生做老师的幼儿园在竞争中也会具有更大的优势。阿西木

  用人单位应冷静

  研究生当幼儿园老师,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用更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的确是件好事。可是,他们是否纯粹出于热爱幼教事业呢?近年来,毕业生想找一个好工作很难,研究生选择当孩子王,学历条件自然比一般本科生、大专生有优势,容易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谋得一个稳定的“饭碗”,而“委屈”自己从事幼教工作,今后他们能不能安心干下去,会不会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份事业,还很难说。所以,研究生来幼儿园“凑热闹”,用人单位还需要冷静对待。小薇

  研究生不见得能教孩子

  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相应的学习和生活特点,老师应该根据孩子们的生长学习特点相应地施教,经过幼教专业培训的老师,更能掌握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更适合教这个年龄层次的孩子。研究生虽然学历较高,但孩童教育对他们而言相对是陌生的,不会因为他们具有了高学历、高素质,就适合去教孩子,这是两码事。另外从人才的使用来说,不管对个人对社会,都是一种浪费,不值得宣传,更不值得推广。苏小妮

  值得称赞的选择

  南师大女研究生应聘幼儿园教师,有人感叹人才浪费,有人断言可能还不如本科生。其实,他们都忽视了一个前提,即这个女研究生所学的专业就是学前教育。

  我们许多所谓高学历的研究人才,往往脱离生活,脱离实际,变成象牙塔或学术机构里的纯理论研究者。得到的成果到底有多大实际价值?古人云“事非经过不知难”,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要学习游泳,最好的办法就是到水里去。同样,要研究学前教育,幼教的岗位无疑是最合适的。应聘幼儿教师的那位女研究生,没有因为拥有高学历就好高骛远,挑三拣四,而是明智地选择了符合自己专业方向、能够发挥个人特长的岗位。笔者认为,这种选择非常值得称赞。

  醉里欢笑

  不应具有轰动效应

  研究学前教育的硕士,走进幼儿园,从事对口的专业工作,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轰动效应的背后,我们是否读出一种社会心理的反常呢?长期以来,社会对文凭的过分看重,使许多专业并不对口,而仅仅因为拥有了高学历的人,走上了本不该走上的岗位。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是尊重了知识尊重了人才,其实是对社会对工作对单位对个体都不负责的行为。刘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