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曝光
两个内幕圈的巨额暴利
2001年的一天,35岁的米切尔·古登伯格与好友埃瑞克·富兰克林促膝而谈。古登伯格欠富兰克林2.5万美元。不过,他想出了一个不花分毫就能还债的办法。
古登伯格供职于瑞银集团(UBS)证券研究部门,身兼执行主管和机构客户经理,还是UBS投资审议委员会成员。每个工作日上午11点,投资审议委员会审议UBS分析师即将发布的股票升降级推荐。而UBS的升降级建议被投资者密切关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价走向。UBS内部有80个人能在开会之前看到评级推荐信息,古登伯格便是其中之一。
富兰克林则掌管着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一只对冲基金。两人约定,古登柏格将股票评级信息提前透露给富兰克林,后者则提前在市场上买卖,盈利两人分成,古登伯格的部分,将用来偿还欠富兰克林的钱。
2003年,在华尔街另一家百年老号摩根士丹利工作的26岁的律师兰迪·克洛塔将所知的并购交易消息透露给好友玛尔杰曼,从其交易的盈利中提成。
自2001年到2006年底,古登伯格透露出来的UBS股评信息口口相传,逐渐构建起一个近十人的内幕交易圈,而从克洛塔那里流传的并购信息也辗转数人,巧合的是,消息同样流传到精明的富兰克林耳中。在五年时间内,13名华尔街的年轻白领凭借两个内幕信息源,在股市上悄悄赚取了1500万美元。
2007年3月初,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涉嫌内幕交易起诉11人及三家公司,同时司法部提起刑事诉讼,已有四人认罪。此案金额较大,情节复杂,被SEC称为继伊万·博斯基之后最大的内幕交易案。
当时博斯基靠重重内幕消息,在大量并购案中攫取了2亿美元。不料,当年博斯基就因内幕交易被捕,被判刑三年半,罚款1亿美元。
■道高一尺
消息外传似“007”
古登伯格不可谓不知法,这从他与富兰克林之间充满了“007”色彩的联络方式中,便可见一斑。
从古登伯格知晓UBS的股评到正式发布,中间只有一天时间;也就是说,透露消息到交易完成都只有短短几小时。根据SEC和司法部的起诉书记载,古登伯格和富兰克林专门购买了抛弃式手机,并且为此还编出一套暗号,靠发送短信传递消息,安排见面和支付酬金的时间。
有了内幕消息,富兰克林为自己在贝尔斯登的个人账户、手中的对冲基金Lyford Cay账户,以及用他岳父的名义开设的账户牟利。
但是,富兰克林的秘密没有逃过同事的眼睛。同在贝尔斯登工作的罗伯特·巴布科克发现,富兰克林总是在UBS发布股评之前买卖股票,而且无往不胜。他便偷偷监看富兰克林的账户,并跟随其走向为自己买卖股票。此后又有两名同事也发现了其中奥秘,如法炮制。即使在富兰克林离职之后,因其在贝尔斯登的账户保留,巴布科克等三人跟随其买卖不亦乐乎。
2002年,富兰克林来到一家名为Chelsey Capital的对冲基金工作,他一度得意忘形,将秘密告诉了一名同事。Chelsey Capital利用内幕消息获利200万美元,而富兰克林的同事本人赚取了32.5万美元。
2003年,他自己开设了对冲基金Q Capital,利用UBS的消息买卖,获利30万美元。
除了富兰克林,古登伯格还有另一名线人塔夫迪。塔夫迪是纽约的一名经纪人,也是古登伯格多年的老友。
和富兰克林一样,掌握了UBS内线情报的塔夫迪为自己、所在公司、亲戚朋友的账户获利600万美元,其中几个私人账户上获利85万美元。
来自古登伯格的消息通过两条枝蔓,流传在一个近十人的小圈子中。从2004年开始,源于摩根士丹利的内幕消息也逐渐渗入到这个群体之中。在两年时间内,巴布科克靠此盈利7.5万美元,富兰克林则赚了23.5万美元。
■魔高一丈
“暴富”账户露马脚
当内幕消息传送的范围如此庞大,交易进行如此频繁,被美国的市场监控系统发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2006年初,在与纽约相距不远的首都华盛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大楼中,专门负责监控市场的25岁年轻律师凯普兰觉得富兰克林的账户异常———总是盈利。
这名律师把富兰克林及亲友的资料调出一一查对,这桩巨大的内幕交易案便渐渐浮出水面。
“调查内幕交易最难的是发现交易和信息之间的关联。SEC有充分的交易记录和档案渠道。在我们发现非法活动后,一般很快能起诉。”美国证交会律师凯普兰表示。古登伯格一案,尽管案情复杂、涉及人员众多,但从立案到起诉仅用了半年时间。
发现案情主要依靠SEC下属的市场监控办公室,和包括纽交所、美国全国交易商协会(NASD)、期权管理监督局等在内的自律机构两个层级。此外,发达的媒体监督、回报相当于非法获利的10%的知情人举报制度等,也都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去年9月,纽交所市场监控部门主管在国会作证,表示一旦怀疑有内幕交易出现,监管系统能为调查人员提供的资料,包括交易参与者的姓名住址、投资人的交易历史和常用策略分析、股票所属的上市公司近期活动和会议、会议主要内容和参与人员记录等。
经过发现和初步调查,一旦SEC决定立案,由自律机构与SEC平行展开调查;如果案情严重,则由司法部和FBI介入侦破。有此天罗地网,不难理解SEC为何每年能提起30个至60个内幕交易诉讼。
■内幕交易
新浪网易也曾有
中国的内幕交易涉案人员大多为直接内部人和亲属,即公司管理层和股东。曾被SEC起诉的新浪董事姜丰年、网易副总裁梁钧均在此列。
在美国,从监管部门到金融公司,正因对直接、间接内部人及其直系家属的监管相当系统化,试图靠内幕交易获利的人往往通过朋友等第三方进行,且行动十分谨慎低调,以免引起监管当局的注意。古登伯格一案中,历时五年间,个人账户上每笔交易赢利从几百美元到几千美元不等,极少上万。而公司账户交易的获利最多也就10万美元。
与之相比,无论是2003年网易资深副总裁梁钧70万美元的抛售,还是2004年新浪姜丰年案中由其妻陈怡桦所得25万美元的做空指令,显然都不愧为“大手笔”,极易触动敏感的监控系统。
通过第三方交易的问题使内幕信息往往流传很广。尽管交易者通常是内幕人的老友,但信息有如瓶中的精灵,一旦放出便很难控制其走向。此案的东窗事发正因如此。
即使打击力度如此之大,美国的内幕交易事件仍然频频发生,因为诱惑难挡。严厉执法能减少内幕交易的数量,但是永远没法杜绝。内幕交易是不会消失的。摘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