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使树木和石子流失。家谱,这个带着浓郁寻根情结的历史文献已经慢慢演变成亲情归宿的一个依据。家住城南的市民老吕,为了让其“吕氏家谱”跟上潮流,他正着手编撰一本有声有色的电子家谱。
先祖故事激发修谱念头
最近,家住城南的老吕忙坏了。这些天,他不是趴在电脑前修改照片,就是忙着对DV里的录像进行剪辑。这些,都是为正在编的电子家谱做准备。而这个念头,得来纯属偶然。
去年,老吕回南通如皋的老家时,第一次见到了吕氏家谱。旧家谱是老吕的爷爷那辈修订的,记录了上面5代的生平。翻了几页,老吕就很兴奋。“一辈辈往前翻,我才知道原来我的祖籍不是在南通,而是在如皋。又翻几页,发现自己一家竟然是从山东迁来的。”再看最前面的记录,我才确定吕家最先是在河南,正好印证了‘姜吕一家’的说法。”因为家谱,老吕突然从未如此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根在哪里。
促使他修订家谱的原因或许还不止这些。在家谱的其中一页,他看到了一个关于爷爷的故事。“我爷爷吕万中是独子,3岁就没有了父亲,是母亲守寡带着他长大。我爷爷21岁时,母亲因为太辛劳而去世。为了表示对母亲的感激,我爷爷打着地铺,在他母亲的棺木边守了三年灵。”
这段文字很让老吕感动,“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激发我修家谱的念头。”老吕说,虽然时代在变,但孝顺和感恩的思想却是家庭和社会亘古不变的主题。想法和家人一说,老吕得到了堂哥的积极响应。两人说做就做,老吕负责图片和视频,堂哥则负责大部分的文字说明。
女人也要进家谱
迄今为止,老吕手里的“新家谱”,现在还不过是一叠写满密密麻麻家族史的草稿、十来盒的录像资料,以及一大堆的电子照片和老照片。修家谱是件繁琐的事。忙了一年多,老吕总算把资料准备得差不多,就等着放到电脑里去了。
这本写着“本支延百世,祖业永千秋”的草稿。第一页照例是吕姓的由来,接下来则是家谱中常见的世系图。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等等。后面,幽默的老吕还配了一些介绍性的文字。
“吕××,小学毕业后在农场帮人养鸡,开始领取固定工资,她也因此由农民转为变成工人。工作几年后,她不甘心就这样生活。便去医院应聘当护士。奋发图强受到领导器重,后得到培训机会考上大学,现为医学博士。厉害!”“吕××,逍遥的自由职业者,平时靠修自行车修皮鞋为生。”这些简短但不失风趣的介绍,将每个人都活灵活现地写了出来。每个人的后面,甚至还注明了现有的家庭具体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甚至是EMAIL的地址。
有趣的还不止这些。除了男人,家族里所有女人的名字也被列了上去。并且会注明“何年何月嫁与何处某人”。若是遇着家庭变故的,也会在后面写上一行小字“夫妻不合,何年何月离婚”云云。而当年因为贫困,交与他人收养的外姓子女,新家谱中也有收录。老吕甚至还计划在每个人的后面,贴上各自的照片。
“以前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时代变了,修家谱的意义也在变。只要有血缘关系的,或曾经为吕家做过贡献的,我们都要让他(她)的名字和形象随家谱传下去。”
家谱修出来的惊喜和感恩
修家谱忙了大半年,去年年底时,老吕突然有了给各家各户拍全家福的想法。想着过年时,各家子女正好回老家过年。大年初一凌晨4:00,老吕就上了去南通的车子。
年初一,老吕在南通拍了一天,年初二就赶赴镇江和张家港。整整10天,老吕跑乡下跑城市,江苏、安徽、山东几个地方反复跑,一共跑了18家。差不多把大部分的成员给拍了下来。
辛苦了一点儿,但老吕觉得值。有时为了等老吕,一家几十口人就这样巴巴地在家等着,这让老吕很感动,“我们彼此不说感谢。因为同是一家人。”
这些天,因为修家谱,他除了给不少亲戚搭上联系之外,还平白无故“多了”好多亲戚。老吕和他的大姑妈差不多有50年没有联系了。这次修家谱,除了终于和她见了面之外,老吕还意外地发现大姑妈的孙女也嫁到了南京,“而新家正好安在我家小区隔壁。”因为修家谱,这样的好事还遇见不少。
老吕的一个叔叔已经90多岁了。这些年,老人一直有个梦想,想在有生之年见见早年远嫁镇江的妹妹。对于这个愿望,老人的子女爱莫能助,两位老人都90岁高龄了。老吕知道后,特地先去镇江把老人妹妹在那里的生活录下来,然后把录像带带回南通放给老人看。“终于看到了自己妹妹,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修家谱,也让老吕有了不少感悟。去南通见小姑妈时,多年不见,那个家庭对老吕而言已经很陌生。依稀记得小姑妈长得特别漂亮,两条长辫子,眼睛水汪汪的。他就在人堆里随着印象找。没找到。正惆怅,堂哥指着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太对老吕说,“她就是小姑妈”。“我当时就懵了。再仔细看,当年水灵的小姑妈早已经成了一个干瘪的老太太了。”
新家谱上网求传承
这段时间跑下来,老吕统计了一下。爷爷之后出世的,现在算来一共有六代。最老的现在已经90岁了,最小的才不过一个月。“接下来的6代,本来总共是168口人。去年多了2个,所以有170个。怎么说都是大家庭了。”
家谱眼看有了眉目,老吕考虑再三,决定出电子家谱。“电子家谱使用起来更简单也更容易保存,而且也比较能让小辈们接受。”指望着家谱能一代代传下去,让年轻一代接受这很重要。
“我决定让家谱上网,然后把视频和照片都放上去,让家谱‘有声有色’。这样一来,谁想看上个网就可以了。说不定还能再找回几个亲戚呢。”老吕说。
快报记者 黄卓琳 文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