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新基金“一发一百亿”成了常态,原本两极分化的单只基金首募规模开始逐渐走向平均化。业内人士指出,基金规模的平均化对基金管理人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究竟多少规模才比较合适并无明确的定论,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基金资产规模对基金业绩有着明显的影响。
以2006年以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为例,将2005年末和2006年末基金净资产的平均数作为单只基金的平均规模来考量,统计显示,2006年净值增长率靠前的股票型基金以两种规模的基金为主,一种是30亿左右的基金,比如景顺长城内需增长、上投摩根阿尔法、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这几只基金的平均资产规模都在26亿到30亿之间;另外一类是平均资产规模在15亿左右的基金,比如华夏大盘精选、汇添富优势精选、易方达积极成长等。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规模处在两端的基金业绩明显不如规模适中的基金。统计显示,平均资产规模在2.5亿元以下的7只股票型基金2006年度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86.26%;平均资产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9只积极配置型基金2006年度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77.55%,均远低于两种类型基金的平均表现。不过,大型基金的表现比迷你基金相对还是要好一些。
快报记者 贾宝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