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大怪,不爱荤菜爱野菜”,南京民谚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南京人喜爱食野菜的饮食习俗。然而,最近不少市民反映南京的野菜越来越没有野味了。没有野味就罢了,价格还挺贵的,真是受不了。
野菜味道咋越来越淡
记者昨天在几家批发市场和市区的农贸市场看到,野菜的上市量每天都在增加,而价格却不低。在下关白云亭蔬菜批发市场,马兰头的批发价就卖到了0.8元-1元/斤、菊花脑2.5元-2.8元/斤。荠菜在多家农贸市场卖到3元/斤,马兰头1.8元/斤,豌豆叶1.2元/斤,菊花脑要卖到4元-4.5元/斤。然而不少市民买回家吃了以后发现,野菜已经没了“野味”。
人工野菜当然少野味
在南京人喜欢吃的“荠菜、芦蒿、茭儿菜、菊花脑”4种野菜中,除了荠菜还能采集到一点野生的外,其他的几乎被人工种植所取代,成了名不副实的“假野菜”。芦蒿、马兰头、枸杞头和香菜都已经实现大棚种植,这可能是野菜失去“野味”的主要原因。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袁希汉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大多人工种植,尤其是保护地种植,如大棚种植等,这和野生的蔬菜生长条件有很大的差异。正常情况下,人们要等到4月下旬才能采摘到野菜。非季节种植的野菜有点儿像揠苗助长,这种所谓“野菜”和正当季节自然生长的野菜在口味和口感上是不能比的。
恢复“野味”要10来年
不少人担心,野菜长期人工培育的一个直接的结果是,今后我们将再也见不到土生土长的正宗野菜,端上餐桌的“假野菜”也是食之无味。蔬菜专家对此表示,野菜将来都要靠人工种植,但不代表以后永远没有“野味”,保护地种植的野菜要达到原来的口味和口感,大约需要10多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原来的“野味”。
快报记者 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