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看会修伞
在无锡市东大街99号,记者见到了瞿金生老人。瞿老退休前一直在上海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学会了修伞。
“大概是1989年的时候,我们厂门口有个修伞的摊子,一般一周来两次,我经常喜欢在旁边看他怎么修。有时修伞师傅会隔个把月才来一次,大家的伞坏了实在没法用,我就尝试着帮他们修,结果也能修好。”瞿金生说,因为长期单身一人离家工作,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动手,所以一些小修小补的事情自己看过几次也就能搭上手。“因为都是厂里同事,修伞的材料也是就地取材,所以我修伞都是免费的。”
许多人修了伞忘了取
瞿金生老人说,2001年回无锡老家,因为闲着没事,就又开始修起了雨伞。
后西溪社区的陈主任告诉记者,瞿金生老人可是社区的热心人,每次社区组织义务活动,他总是报名为大家免费修伞,日子一长,找他修伞的人就多了。但同时也给老人带来了麻烦,因为常有些“马大哈”把伞送给瞿老汉修后,就忘了拿回去,而瞿老汉又是个顶真的人,见没人来拿就自己保存着,日子长了,伞越积越多,最多的时候竟积了近百把“被遗忘的伞”。
在瞿金生老人的家,记者看到了几十把被仔细捆扎好的雨伞。瞿金生老人说,这些伞大多只是一些小毛病,上个铆钉、修一下伞骨也就能用了,而且伞面都还是很新的。“现在有人送伞来修,我都会让对方把联系电话留下来,就是怕伞修好了没人领。可即使这样,还总有些人会不来拿,实在是搞不懂。”
伞主不取就捐给社会
瞿金生老人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几乎每年总要收到300多把陌生人送上门来要修的伞,但这些伞修好后,总有近一成的伞没人来取,他这里积攒的伞有的已经是好几年前别人送修的伞了。老人希望这些伞主人能尽快找他领回自己的伞,如果这些伞实在没人要了,也希望有哪个社会慈善组织可以接管这些伞,把这些伞捐赠给有需要的人。
快报记者 薛晟
老人抱着许多把“被遗忘的伞”等着主人领回。
快报记者 薛晟 摄
18年前学会修伞,18年来为同事、四邻、陌生人修好了6000多把雨伞。提起73岁的瞿金生老人,在无锡市后西溪社区几乎无人不晓,因为老人修伞不但手艺好,而且还有个特点,就是修伞不收费。可是老人最近也有点烦,因为很多伞修好后,伞主人就忘了领回家。看着越来越多“被遗忘的伞”,老人真诚希望这些伞主人能尽快找他领回自己的伞,如果这些伞实在没人要了,也希望有哪个社会慈善组织可以接管这些伞,把这些伞捐赠给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