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中国焦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文物专家荧屏鉴宝故意指假为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7 年 3 月 1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文物专家荧屏鉴宝故意指假为真
将自己所购赝品估价500万,业内人士指责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扰乱收藏市场,应加以整顿
北京娱乐信报 北京晚报
  近来,不少电视台推出了鉴宝类节目,以其丰富的知识性、趣味性吸引了大批观众。但是,也有些节目内容存在很多问题:仿造拙劣的假画,在节目中被当做真迹估价上百万元;鉴定专家把自己收藏的假画作拿到节目中估出高价,欺骗观众;大肆宣扬藏品能够升值的时候,从来不说明收藏市场的交易风险等,不少文物专家指出,当前的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严重扰乱了收藏市场,应加以整顿。

  以假当真

  把赝品鉴定为真迹

  齐白石假画当成真迹估价

  著名书画鉴定家张蔚星表示,现在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中把赝品当成真品的情况确实非常多。以某电视台的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为例,2006年的一期节目中,专家为一套齐白石通景屏估价上百万元,但其实这套通景屏是赝品,画的笔法、款识都与齐白石真迹相差甚远。书画行内一般认为,达到七成像的仿品,可以被称为高仿,在市场中往往可以以假乱真。这套通景屏只有四成像,仿造水平仅比潘家园地摊货略强。在电视上被当做真迹公布出来,会让广大观众以为,这个水平的作品就是齐白石的真迹,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吴作人假画鉴定为真迹

  2005年5月,在该鉴宝节目中,还曾出现过一幅吴作人《牧牛图》,在节目中被专家现场鉴定为真迹。估价25万元。后来,吴作人妻子、著名书画家萧淑芳及萧淑芳的关门弟子———画家曲赫东、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法人代表———吴作人先生的女婿商玉生均认为该画是伪作。此事在收藏界引起巨大反响。

  

  评委收藏假画鉴定为真迹

  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画鉴定家透露,该电视台的另一档艺术品投资类节目,在去年的一期节目中,曾聘请一批南京著名书画专家担当评委。节目中,有一幅署名郑板桥的竹子画,有大约8平方尺,可谓尺幅巨大,专家团给估价500万元。但实际上,这幅画是赝品,而且属于高仿级别,非专业鉴定人士难以认清其本质。

  这名书画鉴定家还透露,其实这幅画就是担当现场评委的某个南京书画专家的,是他以极低的价钱从别的城市买来的,而且买时就知道是赝品。不知他通过什么手段,把自己的画搞到自己当评委的节目中,而且当着亿万电视观众,把赝品鉴定为真迹。其实即便是郑板桥的真迹,如此尺幅的作品现在市场价格也仅300万元上下,你标500万的价格卖,根本没人搭理你。

  报喜不报忧

  只说升值从不说风险

  从事书画鉴定业10余年来,因为一张画导致倾家荡产、犯罪入狱,乃至背井离乡的事情,张蔚星见得太多了。他说,在外行人看来,文物艺术品买卖,只存在真伪的风险,但其实投资的都是真迹,也存在巨大的交易风险。每个画家作品的价格,都是有涨有跌的,瓷器、青铜器等其他品种也一样。藏品的价格随着牛市和熊市的转变而不断变化,这一点与股市十分类似。比如很多当代的画家和书法家,其作品去年以来价钱跌得厉害,如果2005年年底或2006年年初有人按当时的市价买入的画作,现在按当时的价钱卖,不会有人理睬。

  现在股票类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都反复强调“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有的还在屏幕下方打出上述字样。而反观各电视台的收藏鉴宝类节目,则从来没有此类提示。现在就连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的电视广告,都在屏幕下方打出做生意有风险的提示。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收藏节目已经偏离了收藏品的艺术内涵和科学的收藏知识,而是单纯把文物艺术品的真假当成了吸引观众眼球的“悬疑”,把文物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当成可以吊足观众胃口的噱头,有的节目甚至通过当场砸赝品制造“卖点”。

  对于在电视节目中当场毁坏所谓“赝品”的做法,专家认为,中国自古每个朝代都有赝品产生,比如,明朝仿宋朝、清朝仿明朝制造的瓷器,后世书画家仿前朝名家的书画作品等比比皆是。从艺术性上来说,某些赝品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的赝品还是收藏者几代家传的,凝聚着浓厚的亲情,一砸了之的做法,让人在惊呼之余,更多的是感叹和惋惜。

  隐瞒真相

  收藏市场非常低迷

  对于一些收藏节目的估价,一些真正的专家也表示了担忧:因为现在的专家,特别是文物专家,多是从事学术研究的,每天待在博物馆里面对的是国宝,很少接触市场,对文物价值的鉴定很容易脱离市场,而把对某一收藏品个体的鉴定结果通过电视镜头“放大”之后,就很容易误导收藏爱好者。

  其实现在的收藏市场非常低迷,甚至可以用“冰点”来形容。很多画家的作品2005年年底15万元/平方尺,现在5万元/平方尺都难以出手。但是看看各电视台的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在介绍什么?不是在介绍市场如何走低的;而是和以前一样在宣传如何捡漏,几千元买的东西价值数万乃至数十万,而且对藏品过高估价。张蔚星这样说。

  在电视鉴宝类节目中亮相的不少藏品,价格比收藏市场上高估了二至三倍。这种高估价造就的节目现场的娱乐气氛确实好,但却让很多收藏爱好者以电视节目中的估价为市场交易的标准。此类电视节目过高估计藏品价格的做法,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贻害无穷。

  收藏市场与股市存在极其紧密的互动性。2002年至2005年,中国股市低迷,收藏市场却异常火暴,奇珍异宝不断涌现,各类天价层出不穷,名家画作一年涨价10倍。2006年,中国股市在沉寂多年后突然发力,沪深300指数直冲3000点,贵州茅台股价格过百,新发行的百亿元基金一个小时内被抢光,而收藏市场则异常萧条,许多小公司的拍卖会纷纷取消,大公司的拍卖会延期,名家画作严重贬值,无人问津。这种情况下,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有义务把真相告诉广大电视观众。

  张蔚星介绍,收藏市场中赚钱的都是庄家、大户,散户有50%处在亏损状态,10%赢利,40%打个平手,这种现象与股市相似。一张画动辄数万元,名家作品更是天价,很多人买一张画就是满仓,所以藏市中散户的资金流动性比股市中的散户更低。而且藏品交易的速度远比股票缓慢,所以散户想平仓都难。

  专家作假

  三种伪专家最易出问题

  央视《艺术品投资》的负责人方书华介绍说,现在文物鉴定界不但赝品泛滥成灾,而且伪专家也很多。伪专家大概分为几种:一种是不论什么藏品,一律说是假货;一种是不论什么藏品,一律说是真货;还有一类专家声誉卓著、著作等身,但搞的是纯理论,明明不懂鉴定,还要去搞鉴定;更有的专家,以开证书为荣,以赚钱为目的。

  如果把这些专家请到电视节目上,就容易出问题。现在《艺术品投资》聘请的都是实力派专家,那种专门给别人开证书赚钱的专家,一概不要。         综合《北京娱乐信报》《北京晚报》消息

  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制片人赵春华表示,目前的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确实有泛滥的趋势,就如同前些年的综艺类电视节目泛滥一样———很多电视台发现这类节目的收视率比较高,就自己也开一个。

  其实,想把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办好是很不容易的,跟一个地区和城市的收藏传统、文化特点和民间藏品资源有着很大关系。有的地区,历朝历代民间收藏都不是很发达,藏品资源自然少,想找出珍稀的、能吸引观众眼球的藏品上节目自然比较难。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权威专家在节目中讲述鉴定诀窍。

  据记者了解,目前,各电视台推出了近十档电视鉴宝类节目。由于此类节目观者甚众,所以一些地方电视台近期还会推出新的节目。央视《艺术品投资》的负责人方书华表示,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确实有泛滥的趋势。

  目前,各地收藏鉴宝类的电视节目主要有:央视二套《鉴宝》《艺术品投资》,北京卫视《天下收藏》,凤凰卫视资讯台《投资收藏》,湖南卫视《艺术玩家》,河南卫视《华豫之门》收藏版,山东卫视《收藏天下》,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艺品藏拍》,吉林卫视《找你》。

  电视台争办

  鉴宝类节目泛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